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陈清洲:“只要还能站着,就想为群众多做点事”

2025-07-07 08:11:49 作者:苏依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

不久前,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全省首个“英模会客厅”里,厦门市公安局集美分局灌口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陈清洲为一批年轻的民辅警上了一堂英模精神宣讲课。他向后辈寄语道:“坚守初心、坚韧体魄、坚定信念、坚实步伐。”寥寥数语,却凝聚着陈清洲从警30年的深刻感悟。

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荣誉的获得者,陈清洲常在这里为新入职的民警讲授“入警第一课”,并为群众开展反诈宣传、讲解交通安全知识。即便与肝癌抗争近10年,经历3次大手术和几十次化放疗,他仍坚持尽自己所能在岗,“只要还能站着,就想为群众多做点事”。

1970年,陈清洲出生于厦门同安的偏远山区,由奶奶一手带大。作为一名老党员,陈清洲奶奶曾在抗日战争期间做过地下交通员。而陈清洲的父亲放弃了在福州的工作,选择到山区小学执教。“他们用经历告诉我,人的价值不能用物质、金钱来衡量,关键在于能给社会作出怎样的贡献。”这些感悟,也被陈清洲写进了入党志愿书里。

他说:“从警以来,我时刻叮嘱自己,要对得起党员这个身份,不能忘记警察前面的‘人民’二字,这是我的初心,也成为支撑我一生的重要力量。”

2006年,刚调到厦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集美大队灌口中队担任指导员的陈清洲发现,灌口镇经济发展快,车流、人流多,但交通安全设施可谓“一穷二白”——既没有红绿灯,也没有隔离护栏、人行天桥;一到夜里,辖区15公里的324国道段更是漆黑一片,辖区八成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

“亮灯”成为当务之急。陈清洲带着只有5个人的中队,走田间、爬山路,用不到一个月时间,手绘上百张草图,拿出了一套以“亮灯工程”为主线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

但“亮灯”的钱从哪来?“当时很多人认为这是痴人说梦,我就用最笨的办法来解决。”3年多时间,陈清洲总随身携带勘察报告和规划图,抓住各种机会向各级部门汇报,磨破了嘴皮。最终,相关部门投入6000万元,先后在灌口建起了15座红绿灯、6座高位照明灯、3座人行天桥、18条斑马线、86面交通标志、万米隔离护栏等设施。让陈清洲欣慰的是,这些设施投入的第一年,当地交通事故死亡率就下降了80%,他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亮灯警察”。

长期在交管一线工作,陈清洲深知提高群众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为此,他一有时间就往学校、工厂、企业里“钻”,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安全宣传,并牵头组建了厦门首个校园交通课堂。

与此同时,陈清洲也在思考,如何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2010年,他开通了厦门交警首个实名微博,开设“清洲帮寻人”公益栏目,累计阅读量超13亿次,帮助300余名走失人员点亮了“回家的灯”;开设“清洲说警事”话题专栏,执勤间隙一有空就发布反诈、交通安全提醒。如今,他的微博账号依然每日更新,粉丝数已达195万。

2016年,由于长期劳累工作,陈清洲病倒在岗位上,被诊断出肝癌晚期。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他也不愿停下来,身体稍有好转就拿起手机,解答群众咨询,转发安全宣传和预警信息。重返工作岗位后,他力所能及地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做好“传帮带”工作,把积攒的工作经验分享给年轻一代。

在陈清洲精神的感染下,他的徒弟林志兴成长为“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灌口派出所荣获“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称号,一批批新警成长起来,带动辖区刑事警情、交通事故数连年下降。

“为民尽心尽力,为警尽职尽责。”从警30载,从交警到派出所民警,不论岗位如何变化,陈清洲守护平安的初心始终未改。他如同一盏明灯,竭力散发着最炽热的光芒。如今,这束光芒在平安之路上不断传递,照亮更多人。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