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一名援疆基层检察官的木垒情缘
www.fjsen.com 2025-07-10 16:18:55 陈艳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林水印(右三)与同事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检察院

东南网7月10日报道(本网记者 陈艳)

“援疆不仅是使命,更是一场心灵洗礼。这片土地教给我的,远比我能付出的更多。”近期,当援疆干部林水印圆满完成援疆工作,在个人笔记中写下这段话时,那些跨越万里的法治故事与民族情谊,已深深镌刻在木垒的广袤大地上。

闽风融雪域 茶香共话一家亲

2024年8月,光泽县检察院检察官林水印经过层层筛选和组织考核,成为福建检察援疆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挂职新疆昌吉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初到木垒,林水印坦言内心满是忐忑。彼时,大女儿正值高三关键时期,远赴边疆的他,对女儿充满了歉疚。然而,国家援疆战略的召唤,如同激昂的号角,深植于心的家国情怀,让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行。妻子的支持,更是给了他最坚实的后盾:“你只管放心去,家中一切有我。”这份理解与支持,让他无后顾之忧,踏上了援疆之路。

飞机抵达北疆,八月雪山巍峨,晚八点太阳高悬,这一切都在提醒着他,自己已身处异乡。然而,木垒人民的热忱与淳朴,如同一股暖流,迅速驱散了他路途的疲惫与内心的不安。城镇乡村遍布的“福建南平援建”“福建漳州援建”标识,以及县城中心的三明公园,无声诉说着福建各地市对口支援的深厚情谊,也见证了一名名援疆干部用汗水浇灌的民族团结之花。“木垒群众的热情与信任,让我使命感顿生,暗下决心要干出成绩。” 林水印坚定地说。

援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干燥的空气让林水印鼻腔常带血丝,迥异的饮食风俗和语言更是工作挑战。他常因当地同事们的方言交流而插不上话,备感疏离。

“是家里带去的茶帮我迅速融入了木垒县检察院的大家庭。”林水印笑着回忆道。福建岩茶被当地群众称为“大红袍”,当林水印摆出功夫茶具,当地同事曾好奇地问:“喝茶就是闲聊吧?”他笑着沏茶,耐心解释:“古丝绸之路上,茶叶和丝绸同等珍贵。咱们办案讨论,茶香里也能出真章。”渐渐地,办公室飘起了茶香。他教同事沏茶,大家则分享特色吃食,语言习俗的隔阂在品茶中消融,茶香成了连接闽疆的情感纽带。

以法护公正 创新办案树典型

入职后,林水印迅速投入岗位工作,上班第二天就带队参加邻县公益诉讼案件评查会议。边疆司法的特殊性,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在研讨一起醉驾案件时,林水印发现看似简单的案件办理效率却不高。“这类速裁案件本应快速办结。”他立即着手收集近三年醉驾案件办理信息并组织相关人员座谈,经过仔细整理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在于对案件证据确实充分的标准把握不够准确清晰,导致检察官经常需要与侦查人员反复对接补证。为解决这一痛点,林水印集思广益倡导试行“清单式表格化”证据管理模式,根据法律法规和办案实践,将醉驾案件必需收集的证据材料以表格形式分类逐一列出明细,形成清晰明了的清单。此举为侦查、审查、案管等提供统一操作标准,促进刑事检察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发展,获得领导与同事们的普遍好评。

image.png

林水印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

2025年初,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开展为期一年的集中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专项行动。

经当地县委政法委牵头,林水印配合县法院摸排案件线索,发现一被执行人假离婚转移房产、用他人账户收支工程款,恶意逃避债务。线索提交公安机关立案后,林水印协同法院梳理前置程序,提前介入引导公安侦查取证。在审讯时,他以“假离婚不离家”“母亲由前妻照料” 等细节让犯罪嫌疑人心理彻底破防后认罪悔过。当地同事不禁佩服道:“林检,有两下子!”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件警示作用,林水印以庭审观摩形式引导县法院组织多名失信人员旁听庭审。经过庭审以案释理和庭后集中说法,在场失信人员深受教育,有3人当场表态主动承诺一周内履行债务,实现了办案质效与司法公信力双提升。作为专项行动以来昌吉州首例、全疆第二例拒执案,该案的成功办理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了检察样本,被全区推广借鉴。

援疆期间,林水印参与案件研讨40余件、业务交流15场、协助取证办案26次、出庭公诉12件13人、指导法律文书及宣传稿件60余份等。

共育法治苗 闽疆携手护未来

image.png

林水印(中)与孩子们在一起

2024年国庆节后,一场特殊的“同堂上课”在木垒县中心小学上演。林水印借家属探亲之机,组织福建援疆干部子女与当地各民族学生上语文课、共度课间。“女儿带去的文具全当‘友谊的礼物’送完了。” 林水印回忆时满是欣慰。

这只是他助力闽疆青少年交融的一个缩影。在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林水印搭建起闽疆融合的“法治桥梁”。他协调对接南平检察机关合计50万元援疆资金顺利落实落地,并积极为木垒县检察院争取了10万元“三交”活动资金。担任法治副校长期间,他借开学季、宪法日等节点,深入学校开展法治教育,组织模拟法庭竞赛。他关注到游牧家庭子女因迁徙缺乏陪伴引导,学习面临困境,联合多部门实施“护蕾行动”,通过电话访谈、乡村走访,慰问困境儿童和问题青少年,助力失学青少年重返校园。

援疆归来,初心不改。林水印感慨道:“边疆的法治建设、人才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我们持续投入巨大的热情和专业力量。那里需要大量有情怀、有能力的各类人才去扎根、去奉献。”回到光泽县检察院的岗位后,他仍心系木垒。新一批的援疆同志启程后,他成了热心的“顾问”。远在新疆、因时差而仍在忙碌的新一批援疆同志会在午夜十二点发来“取经”电话:“林检,这个案子您看怎么处理更稳妥?”林水印总是毫无倦意,耐心解答,将自己在边疆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从融入异乡的茶香到适应边疆习俗的创新工作机制,从校园普法到推动检校共建,林水印的木垒岁月,是山海情深的生动注脚。他以法治为纽带,在闽疆两地播撒下公平正义与团结进步的种子,让这份跨越万里的情缘,在时光中愈发醇厚绵长!(以上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