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闽派”新力量 时代绘丹青
www.fjsen.com 2025-07-11 10:13:39 陈尹荔 来源:东南网

image.png

一等奖油画作品《于无声处》(局部)

东南网7月1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近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福建省第八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在福州举行。这是时隔10年我省又一次迎来青年美术艺术的盛会。

主办方共收到各高校和设区市美协推荐的作品近800件,入围190件。展览展出了其中的150件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10件、二等奖20件、三等奖30件,涵盖中国画、油画、漆画、综合材料绘画、版画、雕塑、水彩粉画、插图、连环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闽派”美术的“青春”面貌

新人,新作,新风,是本次美展的一个特点。

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林宸胄认为,本次展览作品注重融合地方文化特色与现代生活气息。中国画中,《于山相亲角》《退休玩家》等呈现了地方戏剧、建筑及当代日常;油画中,《于无声处》等彰显了传统文化传承,或刻画渔民、电商等群体。青年画家的绘画技巧显著提升,白描、工笔等题材佳作频出,如宫衍博《闽南戏韵系列之4》以光影构图营造夜戏现场感,《于山相亲角》也具有类似观感。

一等奖作品、油画《于无声处》的作者黄涵之刚从中国美院毕业,今年不过23岁,是本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入展作者中年龄最小者之一。

《于无声处》描绘的是剧场后台化妆、换装的场景。黄涵之从小在业余时间学习戏曲,这幅作品缘于其多年观察和思考。在她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沉下去才能慢下来,慢下来才能妙起来。

“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生活着许多平凡却伟大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人生的智慧与高尚。”这是黄涵之的感悟。

从今年1月开始构思作品以来,她打了十几版的草稿。以小切口抒胸臆,在具象中求创新,加上对自然光的模拟,在一次次深入剧团采风后,黄涵之真正做到了评委所说的“沉下去、慢下来、妙起来”。

福建省美协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福建省画院副院长翁志承认为,本次青年美展全方位展现了“闽派”美术的“青春”面貌与发展态势。福建青年艺术家既关注城市化、社会化等时代宏观议题,也通过作品传递细腻的个人情感。这种“大时代”与“小叙事”间的巧妙平衡,不仅蕴含了对社会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还洋溢着人文温度,体现了青年艺术家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一等奖作品、中国画《于山相亲角》出自青年画家陈黎之手,表现的是与福州画院相邻的福州于山相亲角。“这里每周三及双休日人头攒动,热闹如圩集,仿佛古城新景。我由远望至近观,感知天下父母心,最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了创作。”陈黎说。

在陈黎看来,艺术创作是一场孤独的修行,每一幅作品都凝结着创作者无数日夜的思辨与尝试。“我将把这份荣誉转化为继续深耕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根生活、扎根八闽大地,用作品传递时代温度与精神力量。”

呼唤更多具有精神深度的作品

作为我省美术界最重要的盛事之一,福建省青年美术作品展是省文联、省美协大力推动美术人才梯队建设、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来文认为,相较于10年前的第七届展览,本届展览实现了质的飞跃——

题材范围更为广泛,各画种均展现出显著突破;表现手法更加多元,地域性美学特质熠熠生辉;紧密贴合时代与生活,对本土题材的挖掘尤为深入;画种间发展均衡,综合材料的运用取得了长足进步。

评委、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赵胜利认为,这次入展作品创作水平和质量都非常高,不管是从绘画形式还是内容,都有出彩的地方,生活气息非常浓,出人意料。

从事美术工作逾40年的他笑说:“这次浮出水面的很多年轻人,我都不认识。评委们深深感到,福建省美术事业发展确实是后继有人。我相信通过这一代人努力,福建美术会上一个更新更好的台阶,从美术大省走向美术强省。”

展览,是又一次探索创新的起点。

福建省美协漆画艺委会副主任郑鑫认为,入展作品略显不足的是,实验性、先锋性作品较少,整体风格偏稳健,挑战性之作欠缺。“青年艺术最为珍贵之处,在于其无畏的探索精神。希望下届展览能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徐东树认为,福建青年画家正面临着如何打破信息茧房、避免作品表达同质化的挑战。

“当前,福建青年美术创作存在‘技术精良但精神乏力’的突出问题。也就是作品技法水平较高,打动人的力量不足。这代人不乏技巧,但需要让表达更深刻有力,这取决于心灵的容量。”他认为,信息过载容易导致创作倦怠,艺术思维受限,对重大题材普遍挖掘不足,“青年艺术家应突破信息茧房,在创作黄金期深耕经典文化,从中获得滋养,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具有精神深度的创作,实现从技法成熟到思想深刻的质变”。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