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庄宇婧 文/图)7月11日上午,作为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的配套活动,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与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走进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与学校师生进行了一场“没有翻译”的交流。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合唱团《青春在阳光下奔跑》
当歌曲的第一个滑音在音乐厅中飞扬,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的男低声部里,那声音像一条柔软的丝线,把美洲干燥空气的气息缝进了福州潮湿的夏天里,带来别样的感觉。与此同时,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的孩子们,把最后一拍颤音收在指尖,仿佛把整座山谷的蝉鸣一并拢住。
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Flower into Kindness》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丢歌不唱真可惜》
上午十点,正式合唱交流开始。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合唱团用一首《青春在阳光下奔跑》把所有人拉进了同一个频率。当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唱起《Flower into Kindness》时,侗族孩子们把双手背在身后,用脚尖悄悄数拍子。
“音乐超越语言,我很感激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唱歌,交朋友。”美国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成员Jayda Ennis表示,音乐是连接友谊与理解的桥梁,更是不同文化相互联结的纽带,它能帮助凝聚人心,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
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的无伴奏《丢歌不唱真可惜》带着山野气息,自然界的多声部和声,让中美两国的学生不由自主向前倾身。
“唱到高音的时候,他们(美国学生)还是给我们竖大拇指。”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合唱团成员吴家佳在接受采访时,眼带笑意,“在唱到熟悉的旋律时,大家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也为双方之间搭建一个桥梁。特别是对于青少年来说,给我们播下了友谊的种子。”
中美学生互动
中美学生互动
活动结束后,合影的闪光灯亮起,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的学生热情邀请初识的美国朋友们自拍,语言并不会成为他们沟通的障碍,通过音乐的交流,他们文化互通。
音乐厅外,蝉鸣终于汇成盛夏交响。“明后天的行程中我们要去鼓岭。”南卫理公会大学合唱团的指挥Margaret Winchell期待地说,那里有跨越世纪的友谊故事,而今天,我们种下了新故事的序章。当福建的“福”遇见大洋彼岸的蓝调,当侗族山歌融入西方流行的音符,年轻的和声证明:有些对话无需翻译,因为心灵自有相通的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