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飞,原名叶启亨,祖籍福建南安,1914年出生在菲律宾。幼年回国就学,中学时代受到大革命的影响,积极阅读进步书籍,接受革命思想。14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3月,叶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闽东打游击时期崭露头角,参与创建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武装,先后参加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曾任福建省省长、省委第一书记等职。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日子里,叶飞同志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严于律己、艰苦朴素。
叶飞 来源:泉州史志微信公众号
“拒腐蚀将军”的由来
叶飞的一生,有许多雅号,如“打不死的铁将军”、“抓不住的飞将军”、“敢于负责的首长”、“拒腐蚀将军”等,其中,“拒腐蚀将军”的由来,还有一段小故事。
在福建任职时,曾有一段时期流行“金剪刀剪彩”,一些党政军领导人被商家邀请参加开业剪彩,剪彩用的金剪刀事后归剪彩者所有。有人也向叶飞暗示,如将军去剪彩,价值五万元的金剪刀就归他所有。叶飞一眼看穿这种变相行贿受贿的伎俩,将这些人拒之门外,还抄录毛泽东赞扬好八连的诗句“拒腐蚀,永不沾”送给说客。叶飞拒用金剪刀,是一位钢铁炮弹和“糖衣炮弹”都打不倒的拒腐蚀将军。后来, “拒腐蚀将军”就此传开。
叶飞故居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
“不搞特殊化”的将军
叶小宇是叶飞同志的长子,他回忆起父亲请吃一顿饭的故事: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叶飞同志有一次赴南京调研,利用工作间隙,召集他担任新四军师长时的老部下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军区一位领导听说后,当即表示“饭到军区招待所吃,由军区包了”。叶飞得知后,不容商量地说:“我请老战友,怎么能让军区包?”他坚持自己掏钱请老战友们吃了一顿便饭。
在叶小宇的记忆中,当时发放布票、粮票时,父母亲始终坚持跟大家一样,“别人是多少,我们就是多少。父母从来没想过用他们的权力多拿一些。”不仅自身作风清廉,叶飞还严格要求子女家人“不搞特殊化”。
闽东土地革命时候叶飞在磻溪的旧居 来源:今日南安
“约法三章” 治家的将军
据叶飞长子叶小宇回忆, 父亲在主管国家侨务工作后,和母亲严肃认真地召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和他们兄弟姐妹几个“约法三章”:第一,不得动用父母的关系经商谋利;第二,不准因为私利与海外华侨、外籍华人拉关系;第三,最好不要出国留学。
叶小宇说,父母对这三点非常看重,而他们严格遵守跟父母的约定,几十年来,他们几个兄弟姐妹,都靠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参加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来,大家直至退休,也从未打将军后代的旗号。
本文资料来源:东南网综合自福建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南安市纪委监委微信公众号、莆田侨联微信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