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虎:商之大者 为国为民
2025-07-20 09:34: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 我来说两句 |
胡文虎 (资料照片) 胡文虎纪念馆 汪洁 熊川 摄 东南网7月2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汪洁 通讯员 熊川)闽西盛夏的晨雾尚未散尽,龙岩永定下洋镇中川村的层叠土楼群已镀上金边。在这片褐黄的土楼矩阵中,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别墅如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青山间,跃然而出。这座由爱国华侨胡文虎在1946年出资建的虎豹别墅,如今已被辟为“胡文虎纪念馆”,承载着那段烽火岁月里的浓浓爱国情。 胡文虎生于缅甸仰光,祖籍福建永定,是近代著名的华侨企业家。他以虎标万金油等药品缔造商业帝国,被誉为“万金油大王”,但真正令其青史留名的,是抗战烽火中那句铿锵誓言:“爱国是华侨之天职。” 毁家纾难显赤诚 胡文虎曾说:“良以国家兴亡,人各有责,际此全面抗战之时,正吾人报国之日,有钱者出钱,有力者出力,毁家纾难,亦份所宜。”在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身体力行,倾囊捐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烽烟撕裂东北夜空时,胡文虎的商业版图正横跨东南亚。听闻马占山将军在黑龙江打响抗日第一枪,他即刻电汇2万元及大批药品驰援。次年淞沪战火燃起,十九路军浴血奋战之际,3万元现金与满载虎标良药的货车冲破硝烟驶入上海,蔡廷锴将军挥毫致谢:“永安堂主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援助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胡文虎放下一切产业,出钱组织华侨救护队,捐助大批食品和药品,并直接率队回国参加抢救伤兵工作。同时,他通知中国香港永安堂将大批纱布等用品急运到上海支援,并先后捐赠救护车辆给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福建省政府。 1937年寒冬,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的公告甫出,胡文虎挥笔认购50万元,复又追加250万元。榜样的力量点燃星洲:东南亚12城华侨争相解囊,最终认购公债1300万元、捐款2000万元,其中胡文虎独占300万元。他致电国民政府所属机构表示:“他日还本与否,尚未计及,苟得归还,即吾祖国复兴之时,届时仍将一本初衷,将该款举办国家公益事业。” 彼时,全国各地掀起抵制日货浪潮。永安堂重庆分行组织抗日宣传队,深入四川100多个县乡表演宣传,唤起了广大民众抗日热情。虎标良药压倒了日本仁丹,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必备药品。1940年5月初,日本广播电台扬言要炸毁重庆永安堂。果然,5月25日日机轰炸重庆时,道门口永安堂分行的三层楼化作焦土,胡文虎却淡然一笑:“只要将倭寇的仁丹赶走,再炸毁一个永安堂也值得!” 星系报业的“纸上烽火” “协助政府从事抗战建国之伟业,报道新闻兼为民族之喉舌。”——1938年《星岛日报》创刊词中的誓言,昭示着胡文虎另一重战场。这位拥有10余家“星”字头报纸的报业巨子,将新闻阵地化作抗日最前沿。 1929年,胡文虎在新加坡创办《星洲日报》起,先后在国内外办了星华、星光、星暹、星槟、星岛、星闽、星洲等以“星”字命名的日报、晚报,以及香港英文《虎报》、新加坡英文《虎报》、新加坡《汇总报》,共10余家中英文报纸,人们称之为“星系报”。在抗日战争期间,胡文虎积极倡导“宣传抗日救国”“为抗日努力”“兼为民族之喉舌”的办报宗旨,星系报被誉为“特别响亮的宣传抗日的号角”,胡愈之、金仲华、郁达夫、乔冠华等众多进步文化人士都曾受邀参与星系报的编辑工作。 郁达夫在《星洲日报》副刊笔耕400余篇檄文,将文艺版炼成“纸弹工厂”;1939年冒险起用共产党人乔冠华主持《总汇报》,虽三日即遭殖民当局驱逐,其胆魄震动南洋;战地记者黄薇手持星系报特派证,穿越徐州会战的枪林弹雨,直抵延安窑洞采访毛泽东,当“全体海外侨胞团结起来援助祖国抗战”的题词见报,数以百计华侨青年循着报纸指引奔赴陕北…… 这些油墨浸润的纸张承载着超越新闻的力量。九一八事变后,广大侨胞受到星系报抗日救国舆论的鼓舞,群情激昂,踊跃捐款支援抗日,单《星州日报》当时就代收代汇各种汇款100多万元。此外,星系报还培养了大批抗日志士爱国青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报馆通过胡文虎的支持资助,组织了大批青年学生转到内地奔赴抗日前线,光香港大学生就有百余人。 铁骨铮铮守节义 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侵占香港,胡文虎虽身陷敌手,但不屈不挠,与其进行顽强斗争。在困居日军侵占下的香港的数年里,直至1944年移居澳门,他始终拒绝担任香港“维持会”会长,充分表现出爱国侨领的民族气节。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后,胡文虎被日军拘押在罗士打酒店数月,自由尽失。其间,他面对日寇的审讯,坦然地说:“我是中国人,本爱国天职,当然出钱资助政府抗日。”后因患急性阑尾炎终入院施术,愈后释返虎豹别墅仍受监视。后来,在回首这段艰难岁月时,胡文虎曾感慨地说:“当时被俘审讯的时候,我自度年逾花甲,阅尽沧桑,视富贵如浮云,身陷敌中,死不足惧,志更不可屈,故我坚持正义,我行我素,他非所计。” 1943年港澳粮荒,侨汇冻结致百万侨眷濒死,胡文虎赴东京面谈。据资料记载,他在首相官邸抨击汪伪、粤伪政权的腐败,要求日本政府释放东南亚华侨领袖,表现出爱国侨领的民族气节。1943年11月,胡文虎在《星岛日报》发表声明《何事赴东京?》,主要说明他的东京之行,是为了解决四大问题。一是关于救济中国民食恐慌问题,准予自备船只从仰光暹罗等地将大米运往港澳;二是关于华侨爱国分子自由问题,准予恢复华侨组织活动;三是关于华侨汇款安家问题,准予恢复华侨银行允许汇款安家;四是关于香港方面问题,维护港澳同胞和华侨的合法权益。 胡文虎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这位以虎标万金油缔造商业帝国的福建永定人,用半生积蓄与铮铮铁骨,在抗战史册刻下海外赤子最深情的注脚。正如他1939年在南洋客属总会十周年庆典上向千余侨胞宣告所说:“对于忠字,鄙人以为忠于国家为先,所以爱国观念不敢后人。” 记者手记 爱国长歌永相传 □汪洁 凝视永定虎豹别墅斑驳的砖墙,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动。展厅里,一张张黑白的照片,一份份记载着历史的资料,一句句深情的讲解,无不诉说着胡文虎先生在抗战烽烟中淬炼出华侨精神的至纯底色——爱国从来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危难时的倾囊相助、黑暗中的秉笔直书、威逼下的宁折不弯。 令人动容的是,胡文虎的女儿胡仙博士继承了父亲的遗志,1993年成立以“兴办资助公益事业,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为宗旨的胡文虎基金会,并表示“基金会所赚到的钱每一分都会捐出去”。如今,中川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能收到基金会送来的红包,考上大学的家庭困难的学子仍会收到来自基金会颁发的奖学金。从毁家纾难的烽火年代,到润物无声的新世纪,胡文虎的爱国长歌仍在唱响。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胡文虎纪念馆每年都要迎来络绎不绝的海内外研学团队和八方游客。而今少年们再看再思再想胡文虎所践行的“忠于国家为先”,正是要稳稳接住爱国精神的传承棒,从胡文虎的故事中读懂爱国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奔腾的活水永不息。那盏从南洋燃起的赤子心灯,正穿越时代,在新征程上永续光芒。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