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大暑|生活滚烫,日子闪光
www.fjsen.com 2025-07-22 09:30:00 于丹 来源:东南网

大暑节气,生活滚烫,日子闪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司马光《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01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大暑,六月中。"正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从夏至开始数到第三个"庚日"便是头伏的日子,而大暑恰好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

大暑的到来,也意味着我们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杜甫在《夏夜叹》"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以直白语言倾诉暑热之苦,曹植作《大暑赋》说到:"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织布的女子不再织布,耕作的农夫放弃耕耘,都成群结队隐迹于阴凉之处,可见,大暑时节天气是何等炎热。

02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分为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会在枯草上产卵,大暑的时候,萤火虫就会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大暑六月中》中写道:"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二候土润溽暑。随着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壤中的湿气蒸发使空气也变得湿热,但很适宜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

三候大雨时行。雷雨成为大暑节气的标志之一,夏天雷阵雨极为常见,尤其是在南方,在高温酷热的午后,常常有雷暴雨来袭,让人猝不及防。大雨不仅可以将暑热减弱,也预示着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谚语有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夏日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那么雨势很快就会到来,想躲避都来不及。

03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094年,苏轼被贬惠州。这是文人眼中的"瘴疠之乡",但苏轼却吃出了"一番天地"。在惠州的两年零七个月里,他对荔枝的痴迷达到极致。甚至因为树高难及,他还找到当地的猿猴爬上树去采摘。

据《宋史》记载,他在惠州写下的《食荔枝二首》,其创作灵感源自太守东堂那株百年"将军荔"。此树为北宋名相陈文惠公所植,历经近百年风雨仍果实累累。

《食荔枝二首并序·其二》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枝一株,郡人谓之"将军荔"。

今岁大熟,赏啖之余,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在《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中,将荔枝的口感与河豚、江瑶柱相媲美,认为其"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打破了中原文人对岭南物产的偏见。

但在暑气蒸腾的夏天,"日啖荔枝三百颗"真的不会上火吗?

荔城"福建莆田,素来有"大暑食荔"的习俗。北宋蔡襄在《荔枝谱》称荔枝"蠲渴补髓",并盛赞家乡莆田"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唯种荔枝"。按照莆田的传统说法,莆田荔枝比广东及福建其他地区的荔枝迟熟约一个月,"小暑火气盛,大暑入蜜甜"。当地人认为大暑吃荔枝,滋补赛人参",所以这天可以多吃。

大暑当日,莆田人除了食用荔枝,还会搭配羊肉汤。这种"以热制热"的组合,非常具有生活智慧。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吃荔枝,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有益健康。

大暑已至,愿你在暑热中寻得一份从容自在。尝一颗应季的荔枝,听一场夏夜的雷雨,静读几句关于大暑的诗。生活的滚烫里,从来都藏着日子的闪光。

(于丹)

责任编辑:李雅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