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恒”轮、“凯豪”轮成功靠泊。
东南网7月22日讯(本网记者 卢金福 通讯员 黎盼)22日清晨,两艘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凯恒”轮、“凯豪”轮缓缓驶入湄洲湾,分别安全靠泊青兰山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中化黄干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这是湄洲湾港首次在同一潮汐时段成功接靠两艘VLCC巨轮,对提升湄洲湾港口能级、服务地方石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两艘VLCC进港期间,泉州海事局严格把控作业条件,全程专岗专窗监控,调派执法人员、海巡艇和无人机实施现场监护,精准组织交通,有效落实航前会商和应急措施。上午10时许,在泉州海事、泉州港引航站等部门的服务保障下,两船安全平稳靠妥。
海事执法人员进行现场监护。
湄洲湾港是福建省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核心港区,自2009年青兰山30万吨级原油码头开港、2014年中化黄干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运以来,已累计安全接靠VLCC千余艘次,接卸原油超2亿吨。据海事人员介绍,30万吨级VLCC需要乘潮靠泊,随着VLCC靠离泊数量成倍增加,湄洲湾南岸经常出现VLCC排队等候进港现象,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为此,泉州海事局联合湄洲湾港口发展中心等部门,深入调研码头企业诉求,率先提出“湄洲湾水域一潮两艘VLCC同时进靠”创新设想,指导码头企业启动可行性研究,编制完成《湄洲湾斗尾作业区同一潮汐进港两艘VLCC通航安全专题研究报告》,并成功通过专家组评审。
为保障“一潮两船”靠泊成功,泉州海事局周密部署、全程保障,协调各单位通力协作。督促码头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完善应急预案,配齐气象潮汐监测、超视距CCTV等设施设备,确保码头、拖轮、防污染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定期维护港池及应急区域水深,协同清退碍航养殖,优化航道锚地配套;协助船方提前熟悉通航环境和规定,掌握气象海况,加强关键设备检查。
海巡艇护航两艘VLCC进靠泊位。
为支持港口快速复工复产,保障重点能源物资运输,今年6号台风“韦帕”影响过后,泉州海事局立即召集码头、船方、代理、拖轮、引航、清污公司等相关单位,再次召开通航安全协调会,细化协调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一潮两船”安全靠泊。
“一潮两船”这项突破有效破解恶劣天气船舶靠泊窗口期短造成VLCC船舶滞留和炼油供应紧张等难题,预计每年可为超大型油轮节省运营成本近千万元,将显著提升湄洲湾港口通航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对促进湄洲湾石化产业集群发展、助力福建省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图片均由泉州海事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