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白鹤拳“洋弟子”永春寻根记
www.fjsen.com 2025-07-24 10:54:52 来源:东南网

潘琼琪(左)和维尔纳切磋拳技。

潘琼琪(左三)向维尔纳(左一)和魏玉荻介绍白鹤拳文化。

东南网7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汤海波 庄钊滢 见习记者 肖蔚男 文/图)

晨光熹微,位于永春县五里街的翁公祠武术馆里,馆长潘琼琪早已与哈奇、魏玉荻、维尔纳等几位来自德国的“洋弟子”切磋白鹤拳,他们你来我往,一招一式虎虎生风,一拳一路飒飒有神。

中华传统武术底蕴深厚,技艺精湛,派别繁多,外国人熟知的叶问“咏春拳”、李小龙“截拳道”等拳种,皆衍生于永春白鹤拳。近年来,越来越多外国人为观赏并学习白鹤拳,慕名来到永春。农历六月廿四(今年7月18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春白鹤拳创始人方七娘的诞辰日,“洋弟子”们此行远道而来正是为了溯源寻根。

“双手抬高,两眼平视,掌心朝前……”哈奇是翁公祠武术馆德国分馆的老师,也是官方认定的首批永春白鹤拳外籍传承人,他出手如弓发箭,实进虚退,力量与美感并存。

“我认为白鹤拳是一种超越身体、与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的武术,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比如,通过身体语言来传达和谐与平衡,很深奥,也很神秘。”在哈奇心中,中国功夫讲求“天人合一”,它不仅是一门武术,还是一门艺术。

值得一提的是,永春白鹤拳在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上千名拜师学艺的“洋弟子”。以翁公祠武术馆为例,该武馆在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均设有分馆。

“没到过永春,不会真正懂白鹤拳。”“洋弟子”们认为,很多外国人是通过电影来了解中国功夫,对中国功夫的理解并不准确,“只懂形体,不懂精髓”。

“学习中国传统武术,就要探寻本源。白鹤拳的灵魂和根在永春,所以,我每年都会带学生到永春拜师学艺,研习原汁原味的白鹤拳,了解丰富的中国文化。”哈奇说,他每次来到永春,都更加坚定练好、教好白鹤拳的信心。今年,他计划10月份带学生来到这片“源地”。

曾有不少国外学员认为,语言不通是练拳的最大挑战。维尔纳表示,这完全不是问题。“只要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跟着做,找到感觉,就足够了。”他认为,“白鹤拳的精妙之处在于它错综复杂的细节,能学的实在是太多了。不用担心语言的障碍,只需要享受学习的过程。”

永春白鹤拳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据《桃源拳术·拳艺世传序》记载,方七娘感悟于白鹤姿态,将其融入少林拳法,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似刚非刚,似柔非柔”的拳法,故称为“鹤法”。

而今,永春白鹤拳已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深受海内外武术爱好者青睐。“看到这么多外国人走进来,又把我们的白鹤拳文化带出去,推动中国功夫被更多人了解、更多人学习,我们很欣慰,也很自豪。”潘琼琪说,希望以白鹤拳的海外传播为契机,推动中国功夫在全世界广为人知,让人们看到中国武术瑰宝有多美。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