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24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日前,以“科技少年、筑梦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华东赛区(福建)地区赛在福州高新区举行。本次大赛汇聚了全省各地16000余名热爱科技的青少年报名参与,比赛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赛项,展现了福建青少年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卓越才能和无限潜力。
本次福建地区赛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福建省机器人科教协会、福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福州高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承办,大赛包括智能应用、算法思维、自主创新、定向邀请四大类别共20个赛项,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理解世界,培养他们面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记者了解到,本次复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复赛中胜出的选手,将代表华东赛区(福建)参加于今年8月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举行的全国总决赛。其中,线下赛涵盖智能运输器开源主题赛、开源鸿蒙工程赛、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团队赛)、无人飞行器主题赛、创意工程主题赛、智创生态挑战赛等多个项目,线上赛包含图形化编程挑战赛、Python编程挑战赛、算法创意实践挑战赛(编程语言:C++)等。
在水中无人系统挑战赛的赛场上,参赛选手们正操控水下航行器精准执行着收集珊瑚碎片、回收珊瑚采集舱、传感器原位布置以及声呐中继器测试等一系列复杂任务;在答辩现场,选手们展示着自己的工程笔记,条理清晰地阐述团队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别具一格的创意。小选手们通过竞赛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利用海洋、开发海洋的蓝色种子,期待着他们有朝一日劈波斩浪,向海图强。
在开源鸿蒙工程赛,主题为“月球农业科考”赛项中,选手们结合OpenHarmony软、硬件平台,亲自动手设计月面农业智能设备,完成建立信号塔、月壤勘测、溶洞探测等一系列与月球农业紧密相关的任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共享蓝天实物编程邀请赛上有一群特殊的儿童(孤独症、视障/听障等儿童),他们和百余名来自普通学校的孩子们同台竞技。以非电子屏幕的实物编程为核心,通过趣味化任务降低技术门槛,吸引普通学生与特殊教育学生同台竞技。
福建赛区组委会福建省机器人科教协会工作人员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教育部白名单公益大赛活动,着眼福建创新型人才培养、培育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形成崇尚科学的风尚的新一代青少年,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以此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是“世界机器人大会青少年机器人设计与信息素养大赛”重要赛事之一,入围“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是首批教育部“白名单”竞赛项目。大赛旨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培养钻研探究、创新创造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具有科研潜质和创新精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大赛自2013年始已连续成功举办十一届,获得第二十九届、第三十届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优秀活动奖》和《特别贡献奖》。
比赛现场(组委会供图)
比赛现场(组委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