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泉热山乡助力清流打响文旅康养品牌
2025-07-27 08:51:26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清流县李家乡依托独特资源禀赋培育全新业态,助力打响“太极水城·怡养清流”文旅康养品牌—— 冷泉热山乡 东南网7月2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罗昱伦 通讯员 吴火招 巫建辉) 7月盛夏,骄阳似火。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的冷泉小镇内,游人的热情比天气更火热。少男少女们将身体肆意浸泡在清冷的山泉水中,畅享独一份的夏日清凉;中年人坐着藤椅围炉煮茶,小朋友踏着水花摸鱼捉虾……游客的欢声笑语,为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奏响独特的假日乐章。 近年来,清流县推出“一心两翼三线”文旅发展构想,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打响“太极水城·怡养清流”文旅康养品牌,李家乡正是“两翼”中南翼的覆盖范围。当地抓住机遇,通过开发利用冷泉这一特有资源禀赋,培育全新业态,带动乡村焕新。 泉醒山乡新 从清流县城向西南出发,驱车在山路间穿梭约一个小时,便到达李家乡鲜水村。从村口向内张望,笔直的柏油马路向前延伸,两侧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路灯排列整齐。 “冷泉是魂,带活了乡村。”李家乡党委书记陈佳祥说。 曾经的李家乡,是一个以烟叶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工业基础薄弱,但却坐拥全省罕见的天然冷泉。水温常年保持在18℃左右的冷泉,日出水量超3.3万吨,水样检测显示,冷泉水属碳酸矿泉,水中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 “村里的冷泉历史悠久,可之前大家的认识却不够,只是利用其中一小部分养养鱼,更没想到要如何保护、开发。”鲜水村党支部书记李杜华说。 转变发生在2010年,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这颗深藏山间的“明珠”受到了重视。 拆除周边菜地,拔除牲畜圈栏……围绕冷泉的环境整治不断推进。为优化冷泉水质,在清点各处泉眼后,乡政府组织清理水塘内近30厘米深的污泥,并通过回填鹅卵石、投放鮟鱼苗等方式,净化水草丛生的浑浊水体。在一任接一任的努力下,全村28口冷泉重归清洌。 “既可以发展渔业,又可以规划观光,清澈的冷泉是静待开发的宝藏。”李杜华说。 开发冷泉,配套的基础设施必不可少。可彼时冷泉周边道路不畅、村容不整,如何在缺钱少人的情况下开展改造,“工料法”带来新思路。 “所谓‘工料’,指的是工分与材料。”陈佳祥介绍,在农闲时节雇佣村民,根据工作的不同,提供“工资+积分”的报酬组合,积分可以在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施工原料优先就地取材。确需外购且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由村“两委”组织3人采购小组当面询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选最便宜的,全程明细通过村里的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公示。 “房屋外立面的改造样式、使用材料都由村民选择、检验,其余方案的设计也由大家商量着来,这不仅极大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还让后期的维护变得轻松,达到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李杜华说。 各方群策群力,让冷泉带热了乡村。鲜水村村民李振武于2017年回乡重新办起了农家乐,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挤满了老宅,游客的热情令他不得不将老宅翻新扩建提上日程。“人来了,财就来了。”李振武说。 活水引热潮 傍晚时分,戏水的人群尚未散去,黄晓梅早已一头扎进厨房。 “晚餐只有两桌,可夜宵已经订了三四桌,提前准备一下,免得待会儿忙不过来。”黄晓梅满脸笑意,她经营的餐馆“润泉小院”自今年4月开业以来,每晚人流络绎不绝,“本来每天凌晨2点打烊,最近暑期客流量大,小院里的9张桌子全部坐满,常常延时营业到凌晨3点,一晚上营业额最高达7000多元”。 “90后”黄晓梅原先在县城经营茶叶店与甜品店,冷泉的开发让她嗅到了商机。“听说大家都往这儿跑,我也来凑凑热闹。”黄晓梅说,来了后发现这里不但客源充足,完善的基础设施还让她能够“拎包入住”。 “现在的乡村环境整洁,政府支持力度不小,我很看好这里的发展。”黄晓梅租下村里的李氏老宅改造为“润泉小院”,打算逐步将剩下的房间开发为大众茶馆、休闲牌室,在冷泉旁扎下根来。 李家乡散发出的吸引力,不只一汪冷泉。去年10月,一群来自龙岩的年轻人敲响了河背村党支部书记李荣富的大门。 “原有的场地租约到期,我们需要寻找一处新基地,团队里来自河背村的员工推荐了他的家乡。”清流县鹃有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涂宇龙说,企业主要通过互联网销售其种植的苗木盆栽,需要足够大的场地,河背村闲置的鲜切花种植大棚成为不二之选。 “除了场地合适,优质的营商环境也是促使我们选择这里的重要因素。”涂宇龙说,村“两委”为基地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他们提供租金优惠,坦诚相待的沟通方式和便利的交通物流让年轻人感叹“如今的乡村有了大变化”。眼下,古建筑“长庚映彩”正在如火如荼地改造之中,成为企业线下展厅的同时,也为展示现代乡村开了一扇新窗口。 享受发展红利的,也包括土生土长的村里人。“从这头到那头,百余户的范围都属于我们新亭新村,家家户户门口都将种上罗汉松。”李村村党支部书记李福林一脸兴奋地比画着,一系列的改造不仅引来了客流,也为村民增收提供了新机遇。 “咱们这儿特色菜不少,前往冷泉的游客常来这里吃农家饭,‘曝光度’上去了。”李福林说,附近一家罗汉松盆景厂看上了这点,提出在村民家门口展示自家产品的建议。 “由企业提供树种与养护技巧,并根据各家庭院不同特点进行专属设计,村民只需提供场地、进行日常养护就成。”李福林分析说,一旦门前展示的盆景卖出,村民就可以获得额外抽成,“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收入,只待来年春天把树种下,这笔买卖划得来”。 “下一步,我们将对冷泉及周边村落的夜景进行提升改造,在水下放置蓝色小灯,打造类似海边‘蓝眼泪’般的梦幻场景,创设李家乡不一样的游览氛围。”陈佳祥说,在吸引客流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将持续提供好保障服务,充分发挥客商与村民的创造性,营造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潮。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