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抗战精神
学习英雄故事
福建抗战英雄谱
他是平型关大捷中
冒着头颅负伤的剧痛
仍死守老爷庙制高点的营长
是护送代表团到延安
途遇日军联队和伪军大队袭击时
率部引开敌人,绝境中跳崖
仍奇迹生还的勇士
他就是
从福建连城走出来的铁血将军
——杨尚儒
今天,让我们走进那段
硝烟弥漫的岁月
重温这位闽西子弟的
英雄事迹
杨尚儒(1903-1986),连城县朋口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营长,晋西游击大队大队长,晋西支队第一团团长、代支队长,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副旅长。参加了平型关和临汾公路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空军后勤部第一任部长兼政委、解放军空军后勤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
8月,杨尚儒所在团改编为
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二营
由杨尚儒担任营长
9月,部队到达灵丘县境内时
获悉敌军是
日军精锐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
林彪、聂荣臻
勘察冉庄至平型关一带地形后
决定在此打伏击战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9月24日黄昏,参战部队抵冉庄备战,冒着暴雨于午夜12时向伏击阵地进发。经过一夜急行军,一一五师于25日拂晓进入阵地。六八六团负责老爷庙至蔡家峪一线作战,一、三营设伏,二营为第二梯队,视战情投入作战。
清晨,日军板垣师团2000余人进入伏击圈。战斗打响后,日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但老爷庙前秃山却被他们抢占,形势危急。团长李天佑命三营夺回阵地,不料部队从正面进攻受挫,营长邓克明、副团长杨勇相继负伤。危急时刻,杨尚儒果断接掌指挥,改变打法,以三营少量兵力从正面佯攻,同时,亲率五、六连从侧后仰攻,二营随即支援,协助夺取制高点。
杨尚儒率战士利用岩石、土墩掩护,交替冲锋,而后又带领五、七、九连迂回包抄,攻至山顶,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激战中,他头部负伤,仍坚持指挥,最终夺回老爷庙制高点。中午日军反扑,杨尚儒指挥部队顽强阻击,在六八五团协同下歼灭敌人,随后率部会同主力进攻东跑池日军。
平型关一役历时一昼夜,毙敌千余人,成为中国抗战以来取得的首个重大胜利。
平型关一战
杨尚儒以顽强的意志
和出色的指挥
展现了铁血营长的
英勇风范
然而,他的抗战传奇并未止步于此
同年10月
杨尚儒率部参加广阳战斗
两次伏击战与友军
共歼日军千余人
之后的离石、汾阳公路战斗
杨尚儒带领部队三战三捷
消灭大量日军
......
1944年,他肩负起
护送代表团前往延安的重任
却在途中遭遇强敌
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就此拉开帷幕
英勇跳崖险中求生
1944年7月,杨尚儒代理滨海支队队长的杨尚儒奉命率领两个加强营护送到延安参加党的“七大”代表团。在途经莒南县境内天宝山附近的一个村庄时,由于叛徒告密,众人遭日伪军包围。杨尚儒当机立断,立即指挥六团警卫连、侦察连掩护刘少奇和代表团从村东突围,向天宝山西脉进发,同时亲率三营边打边撤,引开敌人的注意力,向天宝山东脉进发。
在全营600多指战员大部分壮烈牺牲,山的周围全是敌人,已无退路的情况下,杨尚儒拉着妻子孔超的手,同其余8位战士宁死不屈,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从数百米高的悬崖上纵身跳下。
杨尚儒、孔超和警卫员孙爱国跳下山崖后幸免于难,后被村民发现隐藏救治。伤愈后,杨尚儒继续前往延安,并最终参加了中共七大。
烽火岁月的每一段征程里
杨尚儒以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智慧
书写了一段
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如今,硝烟早已散去
英雄也已远去
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却如同璀璨星辰
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在硝烟中挺起的脊梁和
在岁月里沉淀的赤子之心
早已化作不灭的精神火炬
指引着后来者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续写忠诚担当、
奋勇前行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