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2025年7月30日01版
东南网7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赖昊拓)2025年上半年,面对全球经贸环境复杂演变,福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密集出台促消费政策“组合拳”。记者从福建省统计局获悉,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60.88亿元,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6月单月增速跃升至7.3%,内需主动力和稳定锚作用愈发凸显。
政策滴灌,惠民生产两相宜
7月25日,在福州市苏宁易购门店,67岁的市民郭丰亭轻点手机屏幕,新购买的空调制冷模式即刻切换。他笑着说:“省电30%不说,操作也简洁明了。”
在商务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引领下,福建率先打出“扩围+提标+畅链”组合拳:省级财政投入超30亿元,将补贴范围扩展至家电、家装、汽车等33大类65小类产品,市县级配套资金达18.6亿元。政策效应在数据中充分显现——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零售额同比飙升43.1%,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7.7%,家具类同比增长17.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增长16.2%,4项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2个百分点。
供需两旺,随着各类消费品的热销,用户需求的不断迭代,闽企的技术革新也随之共振。
走进宁德时代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量产线,银灰色电池组正批量装车。“正在生产的一批电池组能量密度达160Wh/kg,低温性能提升50%。”据车间负责人介绍,这项突破带动省内新能源产业链订单增长35%。
宁德时代工作人员检查生产线运行情况。(张文奎 摄)
今年以来,省政府联合车企推出“置换金融包”,包含最高2万元补贴、车企让利和保险服务等,点燃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年初至5月,全省汽车累计同比零售额由负转正。吉图咨询数据显示,1至5月份,全省乘用车累计销量近22万辆。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带来的效应,正由实物向服务、体验消费延伸。厦门建发集团旗下高端月子中心推出“家电焕新+母婴照护”套餐,预订量同比增长40%;莆田三福艺术馆将古典家具以旧换新与非遗体验结合,带动客单价提升65%。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取得较好成效,一方面带动了产业升级,另一方面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对稳定和扩大就业有积极意义。”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研究员关利欣表示,下一阶段需扩大文化、体育、旅游等消费供给,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需求,以更高品质供给激发消费潜能。
业态创新,消费引擎全速转
“演出结束两小时,我们卖出了800份限定套餐!”6月上旬,周华健巡回演唱会泉州站结束后,晋江吾悦广场餐饮主管林晓雯高兴地介绍道。二季度以来,该广场发力“演唱会经济”,联动33家餐饮商户推出票根福利。这一模式带动日均客流突破4.22万人次,创下单日餐饮销售额360万元纪录。
周华健巡回演唱会泉州站
消费业态的创新,为福建市场带来满满“烟火气”。上半年,全省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0%,增速较1—5月加快1.8个百分点,对限上零售增长贡献率达6.0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285.74亿元,同比增长6.1%,饮料类零售额增长9.5%。
文旅的深度融合,也为开辟消费蓝海带来新机遇。
夏季夜晚的龙岩永定土楼景区,裸眼秀、全息投影、水幕秀等让人流连忘返。不久前,永定土楼景区《天涯共此楼》沉浸式演艺以全新版本与观众见面,带动周边民宿入住率达92%。
“演出提档升级不仅充实了剧情故事,还实现了漫天飞雪、花瓣等特效。”永定客家土楼艺术团团长陈盛权介绍道。
随着气温走高,避暑经济、夜间经济成为消费新增长极——厦门中山路“闽台风味夜市”延时营业至凌晨2点,日均客流超5万人次;福州烟台山艺术季引入全息投影技术,夜间消费占比达全日营收的68%;三明泰宁九龙潭创新“竹筏咖啡厅”,游客泛舟丹霞地貌间品味手冲咖啡,单项目创收超800万元……
省文旅厅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1.98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65.6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18.7%。伴随着餐饮、零售、文娱、研学等消费业态深度创新与融合,带动着科技、农业、教育、体育等千行百业共同发展。
区域协调,城乡山海市市兴
当霞浦三沙飞行基地的直升机掠过紫菜养殖场,上海游客李先生通过“云上霞浦”小程序预订刚捕捞的海鲜:“中午民宿厨房就能加工。”这条我省最早一批的低空游览航线,串联8个飞行基地,上半年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2300元。
城乡消费共进的画卷,正成为福建内需市场的新底色。数据显示:上半年乡村零售额同比增长5.3%,与城镇增速(6.2%)差距创三年新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缩至1.74∶1。
广大县域和乡村的内需潜能,正随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而加速释放。
“虽然有近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县城的超市同日下午就能预订、接收到我种植的蔬菜。”政和县镇前镇农户张淑芬的体验,折射出县域消费升级的巨变。据了解,该县今年来发力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每天都有冷链物流车往返于县城与乡镇,全县上半年日用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4%,增速居全省县域首位。
这样的变革源于系统性布局:全省新建改造乡镇商贸中心98个,村级快递服务站覆盖率达93%;宁德古田县建设“银耳云仓”,实现48小时鲜品直达全国;三明沙县建成小吃原料集中采购平台,降低商户成本20%。上半年,全省基本生活类商品稳步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6.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1.2%,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2%。
海峡两岸消费链,也借由我省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更加畅通。7月24日,在平潭对台小额商品市场,台胞何文雄拿着购物小票向同伴介绍:“这台破壁机退税加换新补贴,省了319元。”今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创新的“离境退税+以旧换新”政策,在海关总署支持下试点110V电压商品专柜,首月带动台胞消费频次提升30%。
图源:平潭融媒体中心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八闽大地上提振消费的政策精度、市场锐度与民生温度深度契合,对牵引投资、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巩固,不断提升着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