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
走近福建早期各地的党支部
“这个赖姓改的好啊。”
电视剧《浴血荣光》第一集中,毛泽东和徐特立为地方骨干改名字,确保他们能安全离开。毛泽东特别提到了福建的赖姓同志。
赖际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农运”骨干,是福建省农村最早的团组织负责人,他早年加入南昌起义部队,是长征途中的出色“粮秣官”,是新中国建材工业的奠基人。
赖秋实(1895—1931年),原名赖富修,龙岩市永定区湖雷镇高石村石城坑人,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创始人之一。
赖荣传(1911―1935年),龙岩市永定区合溪乡汤湖村人,是苏区时期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赖月华(1905—1944年),乳名煌姑妈,女,出生于今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西门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年赖月华与张鼎丞结婚。1927年赖月华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永定妇女界的杰出代表。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里,
赖际发、赖秋实、赖官宜、
赖荣传、赖月华等一众赖姓志士挺身而出,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不同的革命阵地,
而每个人的背后,
都紧紧依托着坚强的党支部。
这些以信仰为纽带的党组织,
将一个个热血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
共同书写着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壮丽篇章。
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厦门大学支部
厦门大学囊萤楼 图源:厦门日报
1926年2月,厦门大学学生罗扬才、罗秋天、李觉民3名共产党员在厦门大学囊萤楼一楼宿舍秘密举行会议,正式宣告成立中共厦门大学支部,罗扬才任首任支部书记。这是福建省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
从此,代表真理与革命的“囊萤之光”,以燎原之势,推动闽南、闽西地区革命迅猛发展。到1927年厦门“四·九”政变、罗扬才英勇就义前夕,厦大党支部已在闽西南地区建起28个党支部,发展了近300个党员。
厦大党支部成为闽西南地区建党的发祥地和播种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被誉为“八闽大地的革命摇篮”。
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
《中共永定支部成立》(油画)(来源:永定区红色旅游公司)
1926年夏,永定籍进步青年阮山、林心亮回家乡永定开始建党工作。他们联系了从广州农讲所第五期毕业的党员赖玉珊、赖秋实和从上海大学回乡的党员熊一鸥等,在永定湖雷上南村“万源楼”建立中共永定支部,推选阮山为支部书记。
中共永定支部是闽西最早建立的党支部,也是福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永定支部的建立,标志着永定革命从此有了领导核心,革命斗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同年10月,永定县第一个团支部——共青团汤湖支部在合溪汤湖长蛟里天后宫永定师范成立,这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共青团支部。
1927年10月25日,中共永定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砂西田村金砂公学举行,会上成立了中共永定县委,这是闽西第一个正式县委。中共永定县委的成立,标志着永定人民在革命斗争道路上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莆田党团混合支部
中共莆田党团混合支部成立旧址(哲理钟楼) 图源:莆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1925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惨案”,在工人和学生中激起了极大的反帝爱国热情。当年底,莆籍共产党员陈国柱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之后,奉中央指示回莆筹建党的基层组织。1926年2月,在哲理中学宿舍内,陈国柱召集思想进步的学生开会,代表党组织接收他们加入青年团,同时成立莆田党团混合支部。闽中成为福建省最早建立中共地方组织的三个地区之一。
在哲理钟楼建立的闽中第一个党组织成为点燃莆田以至整个闽中地区的革命火种,莆田党组织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逐渐发展为领导整个闽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赢得了闽中“红旗不倒”的赞誉。
闽北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建瓯支部
中共建瓯支部旧址 杨峻德烈士纪念馆供图
1926年,广东革命政府即将发动北伐战争之际,为了配合广东国民革命军北伐,这年夏,杨峻德大学毕业先期回到建瓯。接着,葛越溪、潘作民受上海党组织派遣回福建。他们到建瓯后,首先发展了在家乡传播革命的杨峻德入党,并向上海南省部委汇报。随后,杨峻德、葛越溪、潘作民一同赴福州地委报到。之后,他们3人受福州市委的派遣回到建瓯。根据党的指示,他们一面迅速开展工农革命运动;一面积极筹划建立党组织的工作,为建瓯党组织的创立作好组织准备。
7月,杨峻德等根据中央“凡有党员3人以上的均得成立一支部”的规定,在建瓯城关大甲巷7号“吉阳货栈”,正式成立了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书记葛越溪,组织委员潘作民,宣传委员杨峻德,隶属于福州地委。中国共产党闽北第一个地方党组织的创立,揭开了闽北地方党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篇章。
闽东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古田特别支部
中共古田特支旧址——古田旧城五保街 图源:中共福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1927年3月,陈炳等人在古田县城五保街吴宅秘密成立了闽东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委员会,陈炳任书记,黄孝敏任组织委员,陈宗远任宣传委员,魏耿、陈仁材、黄增琦为委员。
中共古田县特别支部的建立,揭开了闽东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是闽东人民革命斗争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从此,闽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富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正是这些扎根八闽大地的基层党组织,用忠诚铸就了摧不垮的钢铁防线,
用信仰培育出千千万万
这样前赴后继的革命家庭。
他们用行动证明: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
革命的火种永不熄灭!
资料来源:福建省党史方志、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龙岩市永定区博物馆、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福建党史方志、《福建省重要革命遗址通览》、网信龙岩、南平市人民政府网、南平市老促会、中共福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