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30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通讯员 黄响珠)据福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铜材出口28.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3%,出口规模位居全国第七。 连日来,三明市建宁县的福建同越管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操作设备,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该司是一家集料、工、贸于一体的创新型企业,专业生产铜水管道及配件等。 据介绍,未锻造铜及铜材(以下简称铜材)是一种未经过加工处理的铜原料,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以及较高的可塑性,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等多个行业。近年来,福建省铜材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宁德、南平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出口表现亮眼。 铜含量>99.9935%的精炼铜阴极是福建省铜材出口值最大产品,今年上半年出口26.3亿元,增长21.1%,占同期福建省铜材出口总值的92.4%。主要出口东盟、台湾地区,今年上半年,福建省铜材对东盟出口18.5亿元,增长85.3%,占福建省同期铜材出口总值(下同)的64.9%。其中对东盟成员国泰国和越南的出口增长亮眼,同比分别增长23.6倍、42%;对台湾地区出口9.2亿元,占32.1%。加工贸易是福建省铜材出口的主要贸易方式,上半年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7.3亿元,增长25.2%,占96.1%。境内自主品牌是福建省铜材出口的主力军,上半年出口26.5亿元,增长21.4%,占93%。 为支持铜材走出国门,福州海关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强化对加工贸易、出口流程等海关监管政策解读,主动对接企业出口计划,助力企业铜产品顺畅出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