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日报社(报业集团)全面启动系统性变革,出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工作方案。方案提出,坚持“以党媒立本、在全媒发力、向泛媒进发”发展理念,围绕“三端环流+双轮驱动+一体融通”的思路构建闽报“三媒”生态新系统,建设更具内容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智媒链接千行百业的现代泛媒集团。
总体目标
坚持“以党媒立本、在全媒发力、向泛媒进发”发展理念,通过“三端环流+双轮驱动+一体融通”的思路构建闽报“三媒”生态新系统,建设更具内容创造力、传播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智媒链接千行百业的现代泛媒集团。
基本思路
构造生产端、传播端、运营端“三端环流”:加强正向循环,以生产全媒化牵引传播流量化,以传播流量化带动运营市场化,再以运营市场化反哺生产全媒化;强化逆向改造,以运营市场化改造传播流量化,以传播流量化重塑生产全媒化,再以生产全媒化拓展运营市场化;突出关键环节,聚力补齐做强传播端这个“环流”的短板与中枢。
构筑技术、人才“双轮驱动”:把技术作为新引擎、人才作为动力源,共同驱动“三端环流”。
构建体制机制“一体融通”: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为“三端环流”“双轮驱动”协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本次系统性变革
推出24条改革举措
50余项具体工作
↓↓↓
包括开展“闽山闽水物华新”品牌焕新等4个内容提升行动,实施“强头部、壮矩阵、育特色、建联盟”等4个传播工程,构筑项目运行、事业拓展等4个创新模式,打造智媒大脑、媒资库等3个技术样板,推行专业人才培育等4个育人计划。
开展“闽山闽水物华新”品牌焕新行动。打响“敏言”、《理论周刊》等品牌,推动党媒史志化、杂志化、书籍化。
开展“抓重攻头 + 强基固本”行动。聚力打造“一部门一栏目、一媒体一品牌”精品化内容体系。
开展“视觉化赋能内容提升”行动。强化具象表达,推动“村落有古意”“夜半烟火”等视频产品扩大影响。
开展“更软更活更深”改文风行动。创作接地气、烟火气、有人气的好作品,推动内容产品更软、更活、更深。
实施“强头部”工程。开展“全员新媒体互动达标”和“闽报一端通”工作,实施第三方账号粉丝“千百万计划”。
实施“壮矩阵”工程。全面推动全媒体中心建设,打造垂类平台型媒体,完善全媒体矩阵建设。
实施“育特色”工程。建设“三海”(海峡、海丝、海洋)国际传播中心,打响“Hey Sea! Fujian”传播品牌。做好“媒+茶”文章,拓展“闽茶海丝行”等活动。
实施“建联盟”工程。建设援藏援疆闽宁协作交流平台,与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合作共建融媒体工作室。
构建“精准触达+互动闭环+价值共生”的用户服务模式。强化用户服务驱动内容生产传播,持续开展“闽报校园行”“闽报国企行”等活动,加强用户互动反馈工作。
构建“智媒链接千行百业”的项目运行模式。实施“闽报里”工程,开发“福多一点”系列文创IP,推动链接更多传媒关联性资源。
构建“三驾马车”拉动发展的事业拓展模式。把全媒体传播中心打造为内容主平台,新闻发展公司打造为经营主力军,报业新媒体公司打造为技术主基座。
构建适应“三媒”事业产业的空间布局模式。规划建设党媒事业、全媒业态、泛媒产业园区。
打造闽报“智媒大脑”样板。大力发展传媒新质生产力,本地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建设智能全媒体实验室。
打造媒资开发利用样板。建设智能媒资库省级平台,推进语料库建设,加强版权保护运营。
打造技术场景应用样板。坚持技术与业务紧密结合,推动“百万数字人计划”创新发展,拓展技术应用场景。
推行专业人才培育计划。树立“坚信笃行、好学能文”导向,强化“四力”锤炼,塑造专业主义精神,打造“自燃型”人才队伍。
推行青年人才培育计划。深化拓展“青梅计划”,以“青年+导师制”推动传帮带,构筑“导师-工作室-传播IP”共同成长链条。
推行新型人才培育计划。适时创设“全媒体运营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型岗位,着力培养“文章高手”“视频能手”“复合型操盘手”。
推行一线练兵培育计划。在实战一线锤炼人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交流和成长格局。
完善融合贯通、系统耦合的工作机制。构建柔性组织架构和运行管理机制,深化“大中心制”“事业部”改革,建立调度会工作机制。
构建导向鲜明、富有弹性的评价体系。选树“担当者”,设立“奋勇争先奖”,加强“传播力指数”评价分析运用,开展绩效工资改革。
培育守正创新、激情创造的闽报文化。建设以“一个发展理念、一批传媒品牌、一套运行机制、一种精气神、一支‘自燃’队伍”为主要载体的闽报文化,引领闽报人守正致立、笃学致精、秉笔致深、创新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