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双木成林根脉连
www.fjsen.com 2025-07-31 10:30:17 来源:东南网

埔坪村林氏大宗理事会会长林锦茂带着回来寻根的小姑娘林真真和她的妈妈,一起在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里了解两岸林家故事。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摄

东南网7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倪斌 通讯员 林丽娜)

双木为林,开枝散叶,一个在福建,一个在台湾。

“我叫林真真,是埔坪村第二十四世,是雾峰林家旁系后裔,住在台中市太平区。”趁着暑假,10岁的台湾小姑娘林真真跟随母亲回到父亲的祖籍地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探访,她大方地向埔坪村叔伯长辈介绍自己。

这一天,埔坪村林氏大宗理事会会长林锦茂牵着小姑娘的手,一路带她参观宗祠、家庙、迁台记忆馆,仿佛时光溯回到百年前,翻开了一个两岸同宗家族历经百年、丹心不改的动人故事。

寻 根

对于中国人来说,族谱不仅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历史,更是一个人“根脉”的象征。身为埔坪村的耆老,林锦茂每年都要接待10多批带着族谱回乡寻根的台湾宗亲。

林真真的父亲林以彬就是其中的一位。三年前,他与妻子带着族谱来到埔坪村,一番比对后,确认了这里就是祖籍地,而自己正是埔坪林家开台先祖林石的后人。

据平和县五寨乡《林氏家谱》和台湾《雾峰林氏族谱》记载,元朝至元年间,林氏先祖林子慕在埔坪村开基,成为埔坪第一世祖。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林子慕第十四世裔孙林石,从故乡埔坪跨海到了台湾中部垦荒,成为迁台第一世,其后代子孙开枝散叶,在台中市的雾峰、大里、太平等地繁衍生息。

“寻根,既是为了完成长辈的嘱托,也是为了满足内心的好奇。”林以彬的家中珍藏着一本《林姓大宗谱》,他时常带着女儿一起翻看,里面不仅有林氏自黄帝以来的历代源流,还有林以彬这一脉家族的传承脉络。“这让我对埔坪村充满了向往,渴望亲眼去看一看。”

2022年底,第一次踏上祖先的故土,走进家庙、宗祠,翻开一页页族谱,寻找到熟悉的名字,再聆听亲切的乡音,诉说那久远的往事,令林以彬眼眶湿润、心潮澎湃。

“原来这就是找到根的感觉,一定要让这份亲缘一代代传承下去。”林以彬将自己珍藏的《林姓大宗谱》赠送给埔坪村林氏大宗理事会,希望能协助埔坪宗亲,将族谱中埔坪林家迁台后的脉络完善起来,让每一个回来寻根的游子,能更快地找到“家”。

“找到了!找到了!就在这里!”在林锦茂的陪同下,林真真在厚厚的族谱里找到了父亲的名字。“以彬,第二十三世。旁边,还有姑姑、叔叔的名字,希望以后也会有我的名字。”林真真笑呵呵地说。

“会的,今后我们的族谱一定会越修越完善,就像一棵大树,越长越茂盛。”林锦茂坚定地许诺。

溯 源

与林以彬一样,台湾雾峰林家直系后裔林铭聪也是拿着族谱回来寻根时,认识了许多埔坪宗亲。其中,他与埔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四渊的联系最为密切,因为他们都是埔坪村第二十二世,也分别是两岸林家现在的“领头雁”。

当林锦茂带着林真真在埔坪村里寻根溯源时,林四渊正在与林铭聪视频通话。

“林哥,今天又有台湾宗亲来寻根啦!咱们的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建起来后,又多了一个可以了解两岸林家故事的地方。”

“那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为延续两岸林家情谊所做的努力。”

……

林四渊与林铭聪所说的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位于埔坪村百年土楼思永楼内,毗邻林氏宗祠建筑群,是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的主展厅。

“平和县被称为‘大陆迁台第一县’,有300多万台胞的祖籍地在平和。”林四渊告诉记者,为了守护埔坪村人渡海迁台的珍贵记忆,平和县政府用了近3年时间建造了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并于2024年12月5日免费对外开放,展馆内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平和乡亲的迁台往事,以及两地宗亲的往来故事。

在众多台湾宗亲中,雾峰林家是最为知名的家族。清朝末年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几十年间,雾峰林家可谓英雄辈出,几乎参与了台湾近代史的每一个重大事件,是“台湾五大家族”之一。

时光荏苒,再续亲缘。

“叔公好,我是林真真,住在台中太平区,离台中雾峰区很近。听长辈说,我们是一家人。”

“是的,真真。我们的祖先都是埔坪村迁台第一世林石,他有6个儿子,所以我们是堂亲关系。”

……

林四渊与林铭聪视频时,林锦茂带着林真真走进了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她热情地与从未谋面的叔公林铭聪打招呼。这一刻,两岸林家人以特殊的方式相识相聚在一起。

在林锦茂带领下,林真真在展馆里通过典藏旧物、图文资料、视频影像,仔细了解雾峰林家迁台历史及家族发展脉络,包含林石渡海赴台,林氏家族在台湾的繁衍生息、保台卫国等内容。

“看,这里有林石公迁台后代的繁衍图,我就住在这里。”“这儿还有一张两年前爸爸、妈妈第一次带我来寻根时的纪念照。”手指着一幅旧地图、一张老照片,林真真惊喜地说。

对于寻根的游子来说,在祖先生活过的地方,发现与自己有关的痕迹,是一种血脉相连的亲近感,是“家”的感觉。

牵 手

知来处,明去处。

埔坪林家与雾峰林家的往事不仅写在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里,还画在埔坪村进村的村道上。

从埔坪村村口,一路蜿蜒前行,一幅幅墙绘的两岸画卷徐徐展开:呈现200多年前林石渡海迁台,成为雾峰林家开基祖的台湾林氏发展起源图;讲述平和与台湾交流往来的故事,饱含着两岸林家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林哥,雾峰林家宫保第不仅是台湾规模最大、最精美的闽南特色古建筑群,更是台湾的一张旅游名片。今后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如何运营发展,还要向你们多学习取经。”林四渊说。“得知埔坪村建设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台湾的林氏宗亲都非常支持,已经捐赠近百份家族迁台史料。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共享史料、共同办展、开展研学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讲好两岸林家的故事。”林铭聪听了欣然应允。

近年来,年近七旬的林铭聪时常带领雾峰林家的直系和旁系后裔回乡谒祖,人群中不乏年轻一代。林铭聪的女儿林子雯就是其中的一位。这位“90后”台湾姑娘,不仅为两岸林家交往增添新活力,也在续写新的故事。

“今后,依托传统的老建筑,我们可以举办历史与潮流相结合的音乐会、美食节、舞台剧等,吸引更多两岸年轻人走进思永楼与宫保第,了解两岸林家的故事。”林子雯建议道。

无独有偶。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项目负责人、台湾建筑规划师李志章与埔坪林家的宗亲们正着手引进歌仔戏这一两岸共同的剧种,进一步丰富展馆业态。“目前,剧本已由闽南师范大学台湾教师李姿莹创作完成,下一步我们希望邀请两岸歌仔戏演员一起走进思永楼与宫保第演出。”李志章说。

两个村庄,同一姓氏。跨越山海,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传承,两岸林氏族谱翻开了新的一页。

记者手记

知所从来 方明所往

记者 吴洪

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亲情。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林家与台湾台中市雾峰林家同源共流、交流往来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也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写照。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哲学这三个终极问题的意义,我们都可以从两岸同名同宗村的故事中找到答案。

“我是谁?”当林以彬带着珍藏的《林姓大宗谱》回到祖籍地,当林铭聪与林四渊通过视频共话家族往事与美好未来,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血缘亲缘的延续,更是基于共同历史记忆的情感联结、文化传承。

“我从哪里来?”从林真真小朋友的寻根脚步,到两岸宗亲共同守护的族谱;从思永楼里的迁台记忆馆,到雾峰宫保第的古建筑群;从雾峰林家英勇的抗日往事,到如今两岸林家携手发展,这些承载着共同记忆的文化载体、叙事主体,将“知所从来,方明所往”的深刻哲理具象化。

“我要到哪里去?”当“90后”台湾姑娘林子雯提议用音乐会、美食节活化古老建筑,当台湾建筑规划师李志章和台湾教师李姿莹用歌仔戏演绎家族故事,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创新中旺盛的生命力。

从林石公渡海拓荒,到如今两岸宗亲频繁往来,闽台林家的故事启示我们:唯有铭记共同的过去,才能携手开创美好的未来,这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扫一扫,看更多报道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