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中俯瞰,雾峰林家宫保第建筑群呈现“回”字形。(资料图片)
东南网7月3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洪)
一栋林家宅,半部台湾史。
作为昔日台湾岛内的望族,台中雾峰林家的兴衰与近代台湾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而雾峰林家宫保第也成为见证台湾近代史的“活化石”。
台湾雾峰林家宫保第位于台中市雾峰区,始建于1858年,因埔坪林家迁台第五代林文察被清政府追谥为“太子少保”而得名。这也是台湾唯一一座“宫保第”。
林家宅院是典型的闽南红砖古厝风格,分成南北两侧,北侧由颐园、蓉镜斋和景熏楼组成,又称“顶厝”;南侧又称“下厝”,由将军府、大花厅和宫保第组成,为三院落、五进深、十一开间格局,是台湾规模最大、最精美的闽南特色古建筑群。
人们走进院落,会发现每一间正房均是坐东朝西,这寓意着遥望故乡、怀念故土;从空中俯瞰,每一进院落均是“回”字形结构,表达了雾峰林家对祖籍地的思念与心灵归属。
从这里,雾峰林家走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文武英才。林文察之子林朝栋受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器重而统领全台营务,在中法战争中驱逐法军,在台湾因甲午战争战败被迫割让给日本后,誓死与日军战斗;林朝栋之子林祖密筹措经费资助岛内抗日行动,还长期追随孙中山革命;此后,林祖密的儿子林正亨也坚守祖训,加入中国远征军,打击日本侵略者;除此之外,雾峰林家第六代林献堂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著名抗日领袖,在新民会、台湾文化协会等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七代林幼春创立了台湾文社,并创刊《台湾文艺丛志》,其目的都是为了在日据时期保存和弘扬中华文化……
“‘有国才有家,爱家先要爱国’,这是林家祖训,也是雾峰林家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抵御外敌的精神动力。”台湾雾峰林家第九代、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告诉记者,为了记住这段抗日历史,雾峰林家推动成立了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我们的爱国之心、民族之情,是先辈用生命铸就的,也需要我们的后人继续传承。”
与雾峰林家宫保第一样,思永楼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是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开基祖林子慕第十一世孙林志连所建,也有百年的历史。所谓“思永”是“思念永远”的意思,希望子孙后代永记“根之所在、情之所系”。
从空中俯瞰,经过修复的埔坪村百年土楼思永楼也呈“回”字形。“这是对雾峰林家宫保第的呼应,也象征着期盼更多台湾宗亲回乡溯源。”台湾建筑规划师李志章介绍说。
记者穿过三合土夯成的土黄色外墙,走进思永楼内部,是一片开阔的空间。焊接在装饰框上的“平台缘”三个字首先映入眼帘,后方的主展厅是一座两层砖混建筑,墙面在思永楼断壁的基础上,搭建了土黄色系的外立面,上书“雾峰林家迁台记忆馆”。
在展馆内,从林文察替清廷平乱,到林朝栋拒法抗日,再到林祖密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林正亨参加远征军抗日……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一本本书籍,都翔实地记录着一个家族从平和到台湾兴望族、育英杰的灿烂过往,也向观众展现了雾峰林家爱国爱乡的家族传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最近,“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正在思永楼里举办,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台湾民众不屈不挠的抗日故事。
“两岸同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自1895年台湾被割让给日本到台湾光复,历经50年时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台湾同胞从未停止过反抗斗争,与大陆同胞一起保家卫国。这段历史,应当被更多人了解记住,这是‘两岸一家’最好的证明。”林铭聪与林四渊、李志章相约,未来闽台林氏宗亲要进一步交流合作,携手守护祖先留下的历史记忆、文化精神,共同说好两岸林家的故事,让两岸宗亲的情谊绵延不绝、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