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在研学夏令营中体验青红酒的酿造。(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小朋友们走进田间小课堂里。(福建民俗博物馆供图)
东南网7月31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近日,由福建民俗博物馆主办的2025年“节气里的福建”研学夏令营顺利结营。这场为期6天的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脉络,串联起闽地民俗、农耕、非遗等多元文化元素,通过展览参观、美食品尝、非遗手作、农事体验等丰富形式,让青少年在趣味互动中感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本期研学活动分别走进福建民俗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等文化场馆,从馆藏文物到古建筑,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了解碳化稻谷、青铜农具、节气神砖雕等文物,探寻着先民“观天察地”的生存智慧,触摸着闽地节气文化的独特脉络。
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后,福建民俗博物馆带领营员们开启了一场场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之旅。走进春伦生态茶园,从采撷新芽到体验制茶、泡茶全流程,在袅袅茶香中品味节气与茶的关联;福清相思岭的小小荷塘成为天然课堂,孩子们既采莲赏荷、品尝荷香美食,更创意开发荷叶的百变玩法,真切体会夏日风物的独特趣味;插秧摸鱼、鸡舍寻蛋、体验草木染技艺、采摘时令瓜果,在田间地头体味秋兴之喜。在青红酒酿造之地——闽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青红酒酿造技艺,营员们亲手体验这一传统工艺的玄妙之处。在氤氲酒香中感受“冬藏”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前觉得节气离生活很远,现在才发现里面藏着好多祖先的智慧,特别有意思!”这场以节气为脉络的夏令营,通过“知节气、识文物、习民俗、传非遗”的多维体验,让青少年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读懂先民智慧,厚植文化认同。
本期研学活动,福建民俗博物馆希望通过“文物解读+农事体验+技艺传承”的三维路径,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的“旁观者”转变为“体验者”。未来,福建民俗博物馆还将持续推出特色活动,推动更多青少年深入传统文化,让节气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助力闽地文化根脉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