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为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2025-08-03 08:00:00 来源: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
周宁县创新推出“基层实践周”活动,推动年轻干部奔赴“企业服务专员”“招商服务管家”等实践岗位,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为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东南网8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郑文敏) 从“企业追着部门跑”到“专员领着企业跑” 盛夏时节,走进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车间里,生产线飞速运转,将国内外订单化作源源不断的产能;工地上,建设者争分夺秒,全力推动园区扩容升级。“企业服务专员”阮毅正穿梭于产业园(三期)项目各个施工区域,仔细核对项目建设进度。 据悉,该产业园是周宁打造的首个百亿园区,一期引进不锈钢深加工企业43家,今年上半年实现工业产值15.67亿元。眼下,周宁县正加快二期、三期、四期建设。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对审批手续流程不够熟悉,在跨部门协调对接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都一定程度影响了建设进度。”周宁县不锈钢深加工产业园(二期)项目施工负责人林文坦言。 为破解项目前期堵点难点,周宁县筛选自然资源、林业等要素保障部门年轻干部,下沉产业园各个项目建设一线,担任“企业服务专员”,并建立结对服务机制,搭建“政企直通车”,帮助协调解决林地报批、国土审批等各类难题,实现从“企业追着部门跑”到“专员领着企业跑”的转变。 当好项目“店小二”,做企业的贴心人。青山特材副总经理郑浩感慨:“这些年轻干部带着政策来、奔着问题去,通过‘短平快’的服务方式,精准梳理相关问题,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项目跑出了加速度。”如今,项目三期部分厂房已建设完毕,预计于明年3月全面完工。 这些精准服务,正是当地“基层实践周”活动的收效。 从“追求面面俱到”到“锁定关键领域” 今年来,周宁县为加强年轻干部作风建设,创新推出“基层实践周”活动,通过“实战练兵”模式,推动年轻干部在基层一线岗位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首期活动根据干部专业特长和培养方向,设置了国企经营管理、行政审批服务、乡镇社区治理等8类实践岗位,20名年轻干部奔赴社区、企业、行业一线,开展脱产实践锻炼。截至目前,已提交意见建议33条,涉及基层治理、产业规划等领域。 “复盘首期实践活动,我们意识到,岗位设置铺陈过宽、用力过散,反而会稀释效能、弱化穿透力。”周宁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达鑫说,“与其追求面面俱到却浮于表面,莫若锁定关键领域深耕细作,以点上的突破带动整体效能的提升。” 为此,周宁县进一步优化岗位设置,结合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招商引资需要,设置“企业服务专员”“招商服务管家”两大类实践岗位,探索建立跨领域和跨部门的实践锻炼模式。通过匹配岗位与人员适配性,10名年轻干部奔赴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一线,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周宁县能碳数联融合创新示范项目正处于洽谈合作阶段,“招商服务管家”叶翔海多渠道查证潜在供应商综合实力、获取相关项目案例信息,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为项目合作、决策等方面提出参考建议; 在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中,“企业服务专员”周芳建蹲点田间地头,收集掌握项目安征迁堵点、农业大棚升级改造经费争议等问题; 福建省十恒工贸有限公司黑色金属装备铸造项目投产在即,“企业服务专员”郑北霞汇总编制涵盖道路通行、厂房环境等方面问题的服务清单,为企业提供纳入招商项目库相关方面的政策解答…… 实践过程中,年轻干部以“服务专员”“协调能手”“破题先锋”三重角色深入项目一线,通过驻点服务、企业随访、手续进度跟踪等方式,帮助企业咨询流程、代办手续、跨部门协调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等工作,常态化进行政企沟通。 从“短期实践”到“长期服务” “企业开出‘考卷’,干部认领‘答题’,在项目招商、签约落地、建设投产等全流程提供精准服务,也让干部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了企业发展与干部成长的双赢局面。”周宁县委统战部副部长、县工商联党组书记李佐锶表示。 一线既是战场,也是课堂。周宁县实行“实战+指导”模式,在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的同时,建立导师帮带机制。年轻干部以“学徒心态”深入项目现场,主动向一线职工、行业能手、基层干部学习请教,提升实践效果。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有效拓宽了自己的业务知识面,特别是对抓项目建设、抓经济运行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感受。”“企业服务专员”张钰莹说。 “把年轻干部放在项目建设一线去锻炼、去检验、去识别,将现实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列入县级招商服务专班后备人员库管理,为打造懂经济、会服务、善攻坚的复合型干部队伍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李达鑫说。 据介绍,“基层实践周”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将作为周宁县年轻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逐步扩大实践半径,每季度开展一期,把“短期实践”转化成“长期服务”。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