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跟着《浴血荣光》学党史丨红色岁月八闽巾帼英勇不让须眉
www.fjsen.com 2025-08-04 18:58:55 来源:东南网

跟着《浴血荣光》学党史

八闽女将的峥嵘岁月

红色岁月八闽巾帼英勇不让须眉

电视剧《浴血荣光》第四集中再现了1927年8月1日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南昌城内,起义部队正在做最后的战斗准备,然而叛徒赵福生的突然告密敲响了警钟。危急关头,指挥部当机立断,决定提前发动起义。随着三声信号枪响划破夜空,枪声顿时震天动地,起义军将士浴血奋战,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巷战,最终全歼守敌,成功占领南昌!这场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伟大诞生。

在这支英勇的队伍中,有一位来自福州的女兵——她就是何柏华,南昌起义部队中42位女兵之一,起义军中唯一的闽籍女性,她与战友们并肩作战,用热血书写了革命女性的传奇篇章。

何柏华

1927年1月,何柏华考入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同期录取的女生中,还有赵一曼(著名抗日女英雄)等。

1927年7月15日,何柏华与所在女生队战友编入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她担任参谋团宣传员,随军赴南昌。

南昌起义期间,何柏华是第二十军指挥机关传令兵,负责与总指挥部联系与传达指令,并参加战斗。在战斗中,何柏华担负起宣传员的任务,为起义官兵鼓劲呐喊,同时穿越枪林弹雨,承担传递指挥命令的任务。

起义军撤离南昌后,何柏华留在永定开展武装游击斗争,组建农民武装,参与金砂暴动等。1928年转为正式共产党员。

1929年回到家乡福州担任市委组织工作负责人,领导工人运动。

1930年,何柏华当选为福建省委候补委员,之后她调往上海工作。

1932年何柏华被捕,她遭尽严刑拷打,始终咬定对方抓错人,敌人无可奈何。1936年2月,何柏华被营救出狱。

抗战胜利后,何柏华随义勇队东渡台湾任教。

1949年12月,何柏华与家人被迫离台,几经辗转,经中共南方局接送回到北京。后经邓颖超同志安排,由中央组织部转中共华东局派回福州。

回到福州后,曾任福州第十六中学副校长等职务。

1974年12月26日,何柏华因病逝世。

63岁的何柏华走完了她百折不挠的革命之路。

作为南昌起义中唯一一位来自福州的女兵,何柏华曾被《福州党史通讯》誉为“福州妇女界”的骄傲。

在中国革命队伍中,有不少像何柏华一样英勇的福建女将,她们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邓六金  

1949年,长征中的女战士在北京合影。二排左一为邓六金

邓六金(1912-2003),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人。

1934年10月,邓六金作为红军长征队伍中的一员,随中央第一野战纵队出发,成为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32位女战士之一,也是闽西苏区唯一走到陕北的女红军战士。

邓六金在血与火中锻炼成长,21岁就担任了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姐邓来金和四姐邓凤金一起参加革命,被誉为“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

吴富莲  

吴富莲

吴富莲(1912-1937),上杭县官庄畲族乡人。1934年10月,吴富莲与邓颖超、康克清、贺子珍、李坚真、邓六金、王泉媛、危秀英等32位女战士,随主力红军一起踏上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吴富莲是汀江河畔的童养媳成长起来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妇女的杰出代表,闻名全军的女红军指挥员,周恩来称赞她“是红军中难得的女将”,其事迹被载入《中华女英烈》。1983年,吴富莲被评为革命烈士。

谢小梅  

谢小梅

谢小梅(1913-2006),龙岩适中镇中溪村人。1934年随红一方面军参加长征,与邓六金、吴富莲一同被誉为“福建长征三女杰”。

谢小梅跟随丈夫罗明,一生忠诚于党的事业,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范乐春  

范乐春

范乐春(1903-1941),福建省永定县金砂乡古木督村人。林伯渠的夫人,中央苏区著名的妇女领袖,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

1931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成为当时唯一的女性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留在闽西南坚持斗争,任中共闽西南特委常委兼妇女部部长。1941年因积劳成疾,在永定西溪病逝。

范乐春坚韧不拔的斗争精神被誉为“闽西女杰”,是福建革命史和妇女运动史上的重要人物。

从南昌城头的第一声枪响到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从闽西暴动的烽火到抗日救亡的呐喊,何柏华、邓六金、吴富莲、谢小梅、范乐春等革命女性以柔弱之躯扛起民族大义,用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勇气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深刻内涵。

(本文资料参考: 福州方志网、龙岩党史方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责任编辑:陈玮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