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崖留印 盛世留声 | 古人的朋友圈 原来刻在福州的山上
2025-08-05 10:29:56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千年石刻,刻下的不只是文字,更是闽都千年的文化血脉。分布于鼓山、乌山等地的摩崖石刻,承载着古人笔锋下的精神意志,也见证着福州历史与文明的沉淀与流动。作为海丝起点城市,福州将这份文化瑰宝延续至今,并通过地方立法,率先将非文物石刻纳入保护,让更多“沉默的石头”开口说话。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推出特别节目《摩崖留印 盛世留声》,以石为引,探寻城市肌理中流淌的文化脉动,讲述传统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 古人的朋友圈 原来刻在福州的山上 不止我们爱发朋友圈,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已用石头“发朋友圈”了。在福州乌山、于山的摩崖石刻中,我们能翻到许多令人共鸣的“状态”。 宋代驸马潘正夫携家避难途经福州,仍不忘登乌山“观李阳冰篆”,并留下石刻。南宋陈知柔,因耿直被秦桧罢官,山上刻下“陈休斋曾来”,潜台词就是“做官被针对了,算了算了,爬山散心去”。 清代福州知府李拔的“月朗风清”四字,是他清廉政绩的写照,也是他的为官格言。在福宁,他造福一方百姓。因政绩卓著,擢升福州知府兼理海防。福宁百姓不让他走,扶轿挽留,而福州百姓又抢着要,一度流传“两地争一府”的佳话。 还有“状元峰”上,南宋状元陈诚之曾在此苦读,考中状元,今人来此也为“上岸”打卡,祈愿金榜题名。 这些石刻不仅是历史印记,更像一条条来自古人的朋友圈动态——有困顿、有情怀,也有励志。跨越千年,仍让我们感同身受。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