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陈汉儿)
输煤管道凌空飞渡,大型装置鳞次栉比——在湄洲湾东吴港区一侧,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与相邻而建的国投湄洲湾火电厂,在港电协同模式下紧密协作,构建起绿色环保、循环发展、清洁高效的煤电供应体系。
近年来,码头和电厂积极利用新技术,最大程度提升煤炭综合利用效能,助推能源低碳转型、产业优化升级,让每一粒黑煤炭“含绿量”十足。
输煤不见煤,厂区无烟尘
8月1日清晨,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迎来8月首艘货船——7万吨级“和丰舟山”轮满载着由印尼进口的优质煤炭,缓缓停靠码头9号泊位。随后,卸船机运转,抓斗拾起舱内煤炭,借助溜筒,直接送入全封闭的皮带传输装置,有序集运至港区内的露天堆场。堆场周围,3000多米防风抑尘网和遍布各环节的喷淋系统,全天为港区抑尘保湿。
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地处湄洲湾东吴港区,是东南沿海最大的现代化一类口岸专业煤炭码头,主要从事煤炭接卸、中转、储配业务。国际进口煤炭在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高效接卸后,通过多式联运快速分拨至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目前正值迎峰度夏关键节点,码头堆场上每天都是满满当当的。”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生产作业部经理毛信南说,“除了临近的国投湄洲湾火电厂,我们还为周边省份的7家中大型火电厂服务,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煤炭燃料。”
在这里,一粒煤炭漂洋过海登陆后,伴随的是一系列绿色低碳清洁作业——
港口岸电系统为靠泊船只接上“绿电”,让货船泊岸作业期间告别燃油、噪声;堆场内,8部电动装载机(铲车)取代传统燃油机车,年节约柴油39.6万升,减排二氧化碳1040吨;煤炭装车处,全国首台煤炭铁路装车楼自动化牵引电动拨车机服役于此,率先实现煤炭列车牵引动力“油改电”,年节约成本数百万元……截至目前,港区电能应用覆盖率已超90%。
动力设备“油改电”、码头泊位“接绿电”、装车工艺“散改集”……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煤炭码头绿色转型不断走向纵深。7月,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获评国家“四星级”绿色港口,为我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干散货公共码头。
应用新技术,排放“超洁净”
在国投湄洲湾火电厂,管廊纵横交错,内外洁净无尘,与国投湄洲湾煤炭码头贯通的封闭式皮带运输装置,如同一条蓝色纽带,24小时不间断地将煤炭从堆场传送至厂内。
厂区内,4台火电机组正高效运转。在这里,一粒煤从进场、燃烧到排放,都经过精确控制,确保高效利用与环保达标。
中央控制室的大屏上,一组对比数据印证着绿色转型成效:33.92VS50、10.10VS35、2.88VS5(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的实时排放浓度值,远低于国家制定的火力发电厂超低排放标准,甚至比燃气电厂排放标准还低。
远眺火电厂区,两座近240米高的烟囱迎风而立,蒸腾而出的冉冉白雾几乎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这些排放物的主要成分是水汽,通过严格处理、全程监控,每一缕烟气都达到超洁净标准。”国投湄洲湾电力生产技术部经理汤国锋介绍,从锅炉到烟囱,燃煤产生的烟气通过“脱硝—除尘—脱硫—除尘”叠加工艺,脱硝效率超过85%,脱硫效率不低于99%,综合除尘效率达到99.8%。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就这样在源头被消减。
作为国内首个电力行业全过程绿色建造示范工程,2017年投产至今,国投湄洲湾火电厂二期项目已累计发电810多亿千瓦时,排放数据始终优于国家火力发电机组排放标准。
上月中旬,国投湄洲湾火电厂三期项目开工,将扩建2台66万千瓦高效节能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同步配套除尘、烟气脱硫、全负荷脱硝等装置,综合应用大容量、高参数燃煤电站技术和低氮燃烧、高效脱硫脱硝除尘等环保新技术,开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空间。
循环再利用,固废迎新生
一场急雨后,国投湄洲湾港口有限公司设备管理与维修部技术员吴振云走向堆场北侧,查看正在运转的煤水循环分离回用系统。
7月以来雨水不断,65万平方米的煤炭堆场上,座座“煤山”历经冲刷,雨水混合着煤渣,通过遍布港区的排水明沟,不断汇聚,流向一处。
沿着排水沟向前,一组巨大的污水调节池出现在眼前。在这里,黑煤水经逐级沉淀、污泥分离,最终“分道扬镳”——污泥进入浓缩池,通过压滤机打成煤饼,进入收集箱;污水经过全自动净水器,在蓄水池集结,处置为符合标准的清水汇入生产水泵房,作为港区喷淋用水循环使用。
随着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速实现煤炭由“黑”变“绿”,成为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早在建设初期,码头就配套设置了清污分流、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但混在雨污中的煤粒难以回收,人工清理成本高,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吴振云说。
4月,国投湄洲湾港口投用了全省首个码头煤水循环分离回用系统。吴振云算了一笔环保账:系统水处理能力为每小时300立方米,月可处理污水5万吨、回收煤饼240吨。
“这些煤饼最终含水量低于75%,可以直接用于发电,作为化石燃料、化工原料再利用。”毛信南说。
在国投湄洲湾火电厂,燃煤产生的固废也大有用途:煤炭燃烧产生的主要副产品粉煤灰可作为水泥的替代品,用作混凝土添加剂使用;炉渣、石膏等制作成粉煤灰砖、砌块、墙板或者路基填料,进入城市基建、高楼大厦乃至千家万户,实现工业固废100%循环再生。近年来,国投湄洲湾火电厂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莆田市“无废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