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华安县:小山村吃上“生态文旅饭”
www.fjsen.com 2025-08-07 07:54:43 来源:​东南网

游客在贡鸭山村参观百亩绣球花海。黄建和 摄

东南网8月7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陈蕾 黄森)

泼水节的笑声在山谷回荡,古厝民宿一床难求,百亩绣球花海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在华安县,一个个曾偏居一隅、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正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热门打卡地。这座常住人口十几万的山区县,以康养、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将绿水青山变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乡村焕发活力的金山银山。

今年上半年,华安接待游客总量264.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4%;实现旅游总花费24.03亿元,同比增长11.3%。

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汽车驶离高安镇区,沿着蜿蜒的山路盘旋而上约6公里,便抵达高安镇坪水村。只见青山如黛,黄墙黑瓦的屋舍错落有致,墙上3D彩绘栩栩如生,尽显畲乡风情。

“十几年前,我们村是华安最落后的村,被称作‘贫水’。”坪水村党支部书记钟明土说。

2016年,华安县启动实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环境优渥、特色鲜明的坪水村被选为示范村之一。通过环境整治,建设公厕、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开发魔公瀑布、樱花谷、新娘泉、畲乡古道、鹰仔峰等旅游景点,坪水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

村子美了,如何吸引游客?坪水村深挖当地畲族特色文化,将火把节、坐刀轿、“三月三”畲族文化节、泼水节等传统民俗活动、节庆打造成旅游业态,并组建畲家文艺表演队,将畲族文化搬上舞台,增强游客参与感。

近日,“坪水相逢 浪漫畲乡”主题活动在坪水村举办。魔公瀑布畔,游客们互泼“吉祥水”,水花飞溅间笑语喧嚣;山哈广场上,抛陀螺、跳竹竿舞、丢绣球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夜幕降临,歌曲《坪水相逢》、舞蹈《上畲山》《伞缘》、情景剧《畲家有喜》等节目轮番登场,篝火盛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坪水相逢”的浪漫。

“7月至8月的每个周六,游客都可以参与泼水狂欢。这一活动既是我们村的旅游亮点,也有助于传承畲族传统文化。”钟明土说。

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坪水村民宿、畲家风味餐厅、文创体验馆相继兴起,农产品的销路也大大拓宽。“旅客多了,我的店也火起来了。”村民王琼主要经营食杂店,过去因村民外出谋生,生意日渐萧条。如今,游客对山村土特产的需求增加,她抓住商机,售卖“苦茶”、笋干、虎尾轮和七指毛桃等土特产,业绩好的时候年营业额可达10万元。

2024年,坪水村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50万元,村民通过经营民宿、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人均增收超2.3万元。这个落后的小山村,凭借文旅融合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过去我们卖农产品,如今“卖”健康

雨后清晨,华安县马坑乡贡鸭山村在一阵清脆鸟鸣中苏醒。沿着柏油公路,几名游客正悠闲漫步,舒展筋骨。

“这里山清水秀,虫叫鸟鸣不绝于耳,非常适合静养身心。”2019年,李振华与妻子经朋友推荐来到贡鸭山村,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深深吸引,一住便是7年。

作为国家森林乡村,贡鸭山村夏季平均气温仅23摄氏度,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极高。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当地瞄准了康养旅居产业。

“过去我们卖农产品,如今‘卖’的是健康。”贡鸭山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邹燕青介绍,过去村里以种植业为主,但收益不佳,村民纷纷外出务工。村里转型发展康养旅居产业后,如今长住旅客已逾150人。

“眼下正值康养旅居旺季,我们的民宿供不应求。”2014年,来自漳州的方德辉看中贡鸭山村的生态优势,创办贡鸭山度假山庄。历经多年发展,客房从8间增至40间,可提供80余个床位。

为让游客留得住、待得久,村里还陆续推出“共享菜园”“共享鸡舍”“无人菜摊”等新业态,游客既可亲手种菜,也能直接购买村民自产的绞股蓝茶、红菇、竹荪与蜂蜜。

尽管贡鸭山村的康养旅居产业风生水起,但仍面临淡旺季问题。

为此,村里因地制宜打造“春赏云上花、夏圆避暑梦、秋享稻花香、冬观雾凇景”的四季文旅格局。今年6月,华安国家森林公园首届绣球花活动季暨马坑乡招商引资推介会在此举办,单日自驾游客突破2000人次。竹荪种植基地、森林康养度假区、麝香养殖基地等三大项目同步签约。

“我们计划建设最美日出露营基地,推出星空音乐会、森林瑜伽等活动,丰富旅游业态。”邹燕青说。

深藏山间的华丰镇高石村,近年来也成为厦漳泉游客养生度假的热门去处。当前,村里正着力打造集生态康养、文化康养、膳食康养于一体的综合型村落。

在膳食文化体验基地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建筑主体封顶作业,项目预计本月底完工。“高石村山清水秀,中草药资源丰富,未来游客可在此品尝中草药膳食、学习中草药文化。”高石村党支部书记邹火标介绍,去年村里实施高山生态康养项目,涵盖膳食文化体验基地、竹林茶寮、康养步道、童梦乐园等子项目。随着项目陆续投用,未来村里的旅游业态将更加完善。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