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
东南网8月8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 黄智超 文/图)今日,由作家出版社、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办,福建文学杂志社、福建省文学院等承办的蔡崇达小说《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获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作品座谈交流活动在福州举办。
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勇,福建省文联主席陆开锦,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东河,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曾章团,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林秀美,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许瑞生,福建省文联副主席、原一级巡视员,省作协主席陈毅达以及来自文艺界、出版界、新闻界的领导、专家、学者近50人参加活动。座谈交流活动由林秀美主持。
鲍坚指出,《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是蔡崇达继“金色故乡三部曲”后,书写福建东石镇的新作,展现了童年在故乡的丰饶经历,有亲人、邻居和动物朋友。它是一部把握儿童文学核心的优秀作品,以儿童视角书写童年体验,尊重赞赏童真。其成功源于作者对故乡的深情、福建文学沃土及作家出版社的担当。他希望,作家出版社与福建文联、作协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发掘更多优秀作家与作品,以文学温润心灵、守护梦想、激发创造力,助力培养时代新人。
陈涛指出,《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以儿童的视角体察世界,在陪伴、告别、成长等命题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探讨人如何与万物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人的故事、现代化进程中的故事中,探讨如何接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建构当代精神价值。
陈勇指出,广大文艺家要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力争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更好发挥作用。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立足八闽特色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八闽文脉融入文艺创作中。要永葆对文艺的敬畏之心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沉潜下来、耐住寂寞、精心打磨。要追求德艺双馨,把社会效益和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将真善美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融入创作血脉。要营造良好生态,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培育良好的硬环境、软环境。
李东河指出,近年来,省文联始终把“出精品、出人才”作为核心任务,在推动儿童文学创作上,通过成立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推动编纂《福建儿童文学史》、扶持深入基层采风创作等举措,积极搭建平台,推动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从八闽大地走向更广阔舞台。期待更多如《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般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个体与民族、人与自然的精神纽带,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贡献文艺力量。
与会专家、学者对《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展开交流讨论,他们认为,《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童书,而是“一本大朋友、小朋友都可以读的书”,蔡崇达以其充满质感的生命体验、直面人性复杂真实的勇气、精湛的浅语艺术以及开阔深邃的思想格局,为儿童文学贡献了一部当之无愧的浅语艺术佳作。书中柔弱的动物,倔强的生命,在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中,超越了所谓的写作技巧和情节雕饰,演绎了一曲曲生命赞歌,以一种柔软的温情,给予人们温暖和希望。作品不仅成功触及了成长中的自我认同,亲情、友情羁绊的复杂性,人性本真的两面性,死生相依共存等命题,更通过这些命题的探讨,将其对生命、存在、孤独与爱的深刻理解,用浅语艺术的智慧,赋予作品超越儿童读者年龄层的阅读价值与长久生命力。这部小说既是儿童探索自我与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成为成年人重温成长阵痛、体悟生命本真的一剂良药。他们希望,优秀的儿童文学,应当既是照亮童心世界的一盏灯,更是映照成人世界、引发普遍共鸣的一面镜。这样的创作实践,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一部作品本身。
蔡崇达在发言中谈到了创作该书的心路历程,他认为自己的写作是从情感的燃点出发,寻找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他最初的想法是把该书写给女儿,在创作过程中,他把儿童和成人的视角相结合,用浅语表达本质的问题,让作品承载起探索精神、启迪生命的重要主题。
活动期间,作家出版社向福建省文联捐赠了蔡崇达小说《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