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福鼎:开启“山海寻味”新征途
www.fjsen.com 2025-08-09 08:08:00 来源:东南网

全国首个“美食地标城市”向“世界美食之都”迈进——

开启“山海寻味”新征途

东南网8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周佩青 通讯员 王婷婷 文/图)

核心提示

夏日的福鼎,山海之间涌动着舌尖上的狂欢。

7月9日,全国厨乡烹饪大赛首次落地福鼎,全国120多名烹饪高手同台竞技,带来了一场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7月16日至20日,桐山溪畔,“吃在福鼎·醉拥山海”第三届啤酒美食交流周上,百余个展位升腾的热气里,黄金鱼枣的酥脆、肉片汤的滚烫与游客的欢笑声交织成网……这个夏天,福鼎这座闽东海滨小城因美食迎来高光时刻,火爆“出圈”。

福鼎有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从市中心的百年老店到山野乡村的农家灶台,创造了1000多道福鼎菜肴、378个小吃品种。

福鼎美食从摆摊起家,现已蝶变成年产值60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万余人,带动上下游产业10多万人就业。单福鼎市就有各级各类餐饮企业3800余家、美食行业工业企业141家。

在第三届啤酒美食交流周开幕式上,这座全国首个“美食地标城市”郑重宣告向“世界美食之都”进军。福鼎,这方山海如何酝酿出千般“滋味”?这座小城又何来如此底气?循着烟火气,记者踏上了寻味之旅。

“吃在福鼎·醉拥山海”第三届啤酒美食交流周暨八闽美食嘉年华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刘超超 摄

山海灵韵

地标基因的千年密码

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在闽方言中,“鼎”就是“锅”的意思。福鼎之名,寓意“幸福系于一口锅”,仿佛天生为美食而生。民以食为天,两肩担一口。福鼎人笃信:“吃就是天大的事,对待食物要有敬畏心。”

顺时取物、因地烹鲜,是福鼎美食的千年密码。福鼎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建县,地处东海之滨,闽浙边界,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海岸线长达432.7公里,以山丘地貌为主,海域面积是陆域面积的10多倍。这里依山傍海,山海物产丰饶,大自然的馈赠让福鼎成为食材宝库:山间有福鼎白茶、槟榔芋、栀子;海中盛产鲈鱼、紫菜、百余种贝类,取之不尽,延绵不绝。

“福鼎的底气源于‘山海基因’。”福鼎市餐饮烹饪与服务行业协会会长王代进表示,“福鼎美食取材本地,不仅讲究美味,更注重美色、美形,吃得饱更要吃得好。”

山海农耕文明叠加百年闽浙通商史,福鼎美食发展如虎添翼。从宋代《梦溪笔谈》记载的“桐江鲈鱼脍”,到近代闽浙商人在石湖码头形成的海鲜贸易圈,福鼎始终是山海食材的集散中心与烹饪技艺的“试验场”。

炸、爆、炒、蒸、焖、炖、烩、卤、拌、挂霜……十八般厨艺演化出“福鼎白茶宴”“八盘五宴”等经典宴席,创造了1000多道福鼎菜肴、378个小吃品种。

这份深厚的饮食文化积淀,早在2003年便为福鼎赢得福建首家“福建美食名城”称号。2019年9月,福鼎再获殊荣,中国烹饪协会授予其全国首家“美食地标城市”称号。如今漫步福鼎街头,104个“中华名菜、名点、名小吃”、182个“福建名菜、名点、名小吃”构成独特的美食图谱——从市中心的百年老店到山野乡村的农家灶台,美味俯拾皆是。

全国厨乡烹饪大赛今年首次落地福鼎,正是对其“江湖地位”的加冕。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乔杰坦言,选择福鼎作为大赛举办地,正是看中其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与包容创新,也可作为窗口,推动地方特色菜系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游客打卡石湖海鲜一条街。 (资料图片)

雅俗同辉

从市井到殿堂的跃迁

多少人认识福鼎,始于街边一碗热腾腾的福鼎肉片,“7天有5天早餐是肉片”是福鼎人的日常幸福。这份源于明初管阳镇的平民美味,历经600年锤炼,成为当之无愧的“全民小吃”。

出身“肉片世家”的王汝君,半生心血倾注于此,如今已是福鼎肉片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竭力发扬福鼎小吃。我们有幸目睹了这份匠心的淬炼。

只见王汝君掌心轻压2公斤后腿肉,“肉色不发白,微黏,最是合适”。剔除肉筋后,她抡起枣木槌,“啪!啪!啪!”槌声如更鼓响起。历经500多次捶打,肉块化作细腻肉泥。随后是“五揉四加料”——5次反复揉搓,分4次精准加入食用碱、盐、糖、味精、水和地瓜粉。最终,2公斤肉神奇地转化为4公斤弹性十足的坯料。“要做好肉片必须慢下来,心要静,手要稳,捶打要有力,加料要有度,这也是磨心性的活儿。”一番功夫下来,王汝君已大汗淋漓。

而今,这口讲究正突破地域界限,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寻常巷陌间,总能看到福鼎肉片的身影,筋道中带点滑溜的肉片,在深夜抚慰多少疲惫的灵魂。据统计,福鼎肉片仅在闽浙两省注册门店就达5000多家,全国门店数以万计。

在清末民初时期,福鼎桐山街道溪西桥老街是全市最繁华的商埠聚集地之一。而今,这里摇身变成“桐山溪西小吃美食街”,与桐城石湖海鲜一条街、山前特色美食街一道成为全方位展示福鼎美食的窗口。

溪西桥头,油纸伞下,百年食肆汇聚,金黄鱼枣、晶莹肉片、酥香挂霜芋、滑嫩锅边糊香气诱人;石湖街边,海鲜池宛如微型水族馆,明虾活蹦、青蟹张螯、蛏螺吐水,食客常“眼大肚小”,满载而归;山前街上,兼具山珍海味河鲜,藏着老福鼎人惦念的特色美食。“吃不完,根本吃不完”“这里是美食天堂,吃货一定要来”……打开抖音和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福鼎逛吃攻略令人眼花缭乱,好评如潮。

“老福鼎”海鲜大排档后厨里,切配食材、调配调料、掌控火候……庄明挺游刃有余。2019年入行的他,已从新手小白晋级为厨师长,一路见证福鼎美食的跃迁之路。“福鼎美食历久不息,秘诀在于掌勺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庄明挺在师傅刘元建的启发下,将鲈鱼与槟榔芋、海鲜与白茶“结对子”,成为游客必点菜品。

刘元建,正是“白茶宴”的奠基者。“福鼎人管‘喝茶’叫‘吃茶’,何不真把茶‘吃’下去?”在刘元建团队的反复试验下,寿眉遇见虾、银针汆海蚌、白牡丹炖小鲍鱼等组成的白茶宴惊艳问世。

如果说以茶入馔已令人称奇,那栀子入菜则是“鼎菜”更为大胆的一次创新。全国厨乡烹饪大赛“六大宴”特展上,由福鼎特产黄栀子做成的“黄金宴”首次亮相,引来全国名厨围观称叹。“八宝葫芦鸡”色泽诱人,“栀子鲜蛏冻”晶莹剔透,“金黄素卷”酥脆,“栀子脆皮鸡”香气扑鼻……福鼎特产黄栀子浑身是宝,花、果、根皆可入菜,清热解毒,贴合健康潮流。目前,经过福建省及宁德市、福鼎市三级烹饪技能大师组成的工作室合力攻关,多道菜品面世并获得市场青睐,前景可观。

这些以福鼎地道食材为基础,取闽菜、浙菜、瓯菜精华,融合创新而成的福鼎特色名菜,凝聚成“白茶宴”“香芋宴”“鲈鱼宴”“八盘五宴”等特色宴席,还被授为“中华名宴”,获得国家认证。

“黄金宴”之栀子脆皮鸡

栀子糕

福鼎“白茶宴”菜品

挂霜芋(受访者供图)

由店到厂

舌尖撬动大产业

福鼎小吃多始于摆摊,看似小打小闹的特色小吃,现已蝶变成年产值60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直接从业人员6万余人,带动上下游产业10多万人就业,单福鼎市就有各级各类餐饮企业3800余家、美食行业工业企业(不含白茶)141家。

在太姥山镇水井头工业区,太姥邱记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员工们身着洁白工装,戴着防护帽与口罩,左手捏皮,右手挑馅,双手舞动间,一个个圆润饱满、褶纹匀称的小笼珍珠包就诞生了。而后,零下30摄氏度的冷冻库锁住鲜味,将街头蒸笼里腾跃的美味通过朴朴超市的冷链车,走进全国千家万户的冰箱。

“我们从1990年开始摆摊,经营小笼珍珠包、福鼎肉片、鱼滑等小吃,而后开店,又在政府支持下,2016年办了第一个厂。”太姥邱记创始人邱世强回顾创业历程,“现在主要给朴朴超市、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商超供货。”

太姥邱记从店到厂的成功模式为福鼎小吃从业者提供了新思路。在协会和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全市SC认证生产企业从寥寥13家猛增至141家。鼎灿食品、李唐盛世、鼎鑫园、展翅食品等食品加工销售企业,生产理念、经营理念脱胎换骨,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生产。2021年,福鼎肉片、小笼包等6种小吃有了地方制作标准,品质更加有保障。

经营模式上,不同于沙县小吃以家庭为单位、独家个体经营的模式,福鼎小吃走出差异化之路,连锁、加盟、线上线下并举。现在市场上不仅涌现出线下直营店超百家的快炒,还有鼎灿肉片、阿耐猪头肉、手心的你饭团、朱杨清鸡架等连锁加盟企业。

福鼎小吃的腾飞,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性引导息息相关。成立美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版《福鼎小吃名录》明确制作标准、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等,推进产业政策、完善交易规则、协调资源分配,系统性政策构建了全产业链发展的沃土。

从家庭摊点到标准化工厂,从连锁经营到跨出国门,传播中华美食文化,福鼎小吃的步子越走越稳当。

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奥本市皇后街14号的福兴小吃餐厅,常常食客盈门。许多澳大利亚人和海外游子慕名而来,只为这一口“中国味”。

对于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5年的福清人陈坚而言,福鼎肉片就是家乡味,是他思乡念家时的慰藉。“这几年澳大利亚福鼎小吃摊和店铺越来越多,还有华人开的大卫超市、旭晟超市等都可以买到速食肉片。”陈坚感慨道,真空包装的肉片让海外游子3分钟复刻家乡味,在福州长乐机场,它常被戏称为“比护照更认家的味道”。

福鼎市餐饮烹饪与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善施说:“除了澳大利亚,在新加坡、泰国、日本、美国等地都能吃到福鼎肉片,肉片香飘四海,福鼎小吃得到世界的认可,正是我们申报‘世界美食之都’的底气。”

砧板上的律动,炉火中的蜕变,这座小城将山海馈赠化作舌尖盛宴,成为中华饮食文明薪火相传的见证——在锅碗瓢盆的交响中,福鼎味道正自信地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