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血荣光》评论 ⑯ | 尚光一:让历史告诉现在 让青春激励未来
2025-08-09 09:09:00 来源:福建文联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让历史告诉现在 让青春激励未来 ——评电视剧《浴血荣光》 尚光一 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那时,碧血横飞,镰刀斧头的旗帜在硝烟弥漫中猎猎飞舞; 那时,信仰如磐,青春热血的浇灌让希望在苦难大地绽放。 ——写在开头 当电视剧《浴血荣光》片头曲营造的大气磅礴氛围扑面而来,刹那间就引发观众的心灵震撼。这部重大革命历史剧以“党的建军路线”为主线,用镜头语言诉说了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的峥嵘岁月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武装的热血征程与伟大探索,谱写了一曲从绝境奋起到伟大转折的英雄史诗,也奏响了信仰如炬、山河为证的永恒强音。 《浴血荣光》共有四十集,至今就剩几集就要播放完了,但笔者清晰记得第一集的开头部分。瓢泼的雷雨、紧张的气氛和革命者急促的呼喊,共同烘托出1927年5月长沙城的肃杀气氛,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景下的血雨腥风,瞬间将观众代入那段血与火的岁月。这不仅实现了对历史情景的还原,也用艺术表现手法唤出历史代入感,使观众宛如置身于那个起义烈火即将熊熊燃烧的时刻。 在整体上,这部剧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在呈现厚重历史时举重若轻的情境把握度,对生动塑造众多人物形象手法的娴熟感,以及对多线交叉推进情节发展时的节奏掌控力,彰显出一部优秀革命历史剧应有的本色。 以色调光线的对比 营造出真实可感的情境氛围 该剧在表现不同情境时,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色调光线运用上炉火纯青。随着剧情推进,得心应手的色调切换,对光线明暗的敏感掌控,都使得一幕幕历史情境似乎真实浮现在观众眼前。在展现生活情境时,往往配上暖黄色的色调,加上由背景洋溢出的柔和光线,往往让剧中生活情境更显温馨,引人以联想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共产党人奋斗目标这一寓意。 在剧中,杨开慧招呼大家围坐一桌、一起吃饭拉家常的情境,暖黄的色调与斜斜射来的柔和光线,渲染出难得的温馨时刻,无声地告诉观众革命者其实也会想家,同样有情有义,他们都是有血有肉、侠骨柔情的铮铮铁汉;在展现武装暴动、激烈战斗等情境时,往往突出阴沉与鲜红并存的色调交织感,让旗帜、领巾等鲜明的红色在整体的暗色调背景中,像一团团跃动的火焰,燃烧着革命的光辉。 可以说,张弛有度的色调更换与光线变化,使观众宛如身临其境,情绪也随之起伏。 以不同场景的切换 重现历史人物情感的张力 该剧既有对大量鲜活的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惨烈战斗等革命斗争场景的浓重刻画,并且善于通过场景的交错切换,让历史具象化、故事化、可感化,展现出剧中人物情感的张力。 在剧中,硝烟笼罩的惨烈战场,震天的喊杀声与火把中告别牺牲战友的悲痛画面、八妹子的清澈歌声呈现等场景的切换,一起拼接出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与生动记录。这也是在告诉观众,革命事业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不断前行,只有发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不断提高革命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努力涵养“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胆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才能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凯歌高唱、创造新的辉煌。 该剧还通过时常穿插、切换回忆与现实的蒙太奇手法,使洋溢着欢笑声的温馨家庭生活与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形成了鲜明对比,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与“大刀梭镖,铲除旧世界;斧头镰刀,开创新乾坤”的万丈豪情。 以自然鲜活的语言 突出人物塑造的立体感 该剧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为避免标签化、脸谱化的弊端,有意通过口语化、有烟火气的语言,强化了人物形象的真实度与性格光谱的层次感。 剧中八七会议期间的晚上,大家联铺畅谈,“今天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天”“以后有意义、震撼你心的事还多着哩”等对话,生动表现出共产党人葆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视死如归”的誓言,更是展现出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特别是,剧中毛泽东与毛泽民一边搬桌椅一边讨论,毛泽东同志说道,“队伍一旦受挫,我们立即上山,总之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不能倒下”,这些坚定的话语,更是深深打动了屏幕前观众的心。 而在激烈的战斗间隙,“我们属相一样,年纪差了十二岁,总要气喘得大一些”“差六个月才十二岁呢,我是六月出生的”的俏皮对话,洋溢着革命者的人情味与同志情。 这些自然鲜活、铿锵有力的语言的运用,使革命志士等人物的性格和精神气质,更加丰满、立体地展现了出来。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剧中无数个年轻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与感人事迹,仿佛正是呈给当代年轻人的:革命先辈也曾风华正茂,他们在青春岁月里,心系家国而甘于奉献,毅然决然地以身许国报国;他们在锦绣华年时,心怀信仰而满腔热血,无所畏惧地投身革命事业,嘹亮地唱响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青春之歌。这种照亮奋斗之路的理想之光,这种开创美好未来的信仰之力,将激励当代年轻人于奋斗中淬火,于奉献中闪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