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时评 | 以高质量充分就业夯实民生根基
2025-08-12 09:08:1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系着百姓生计,一头连着经济脉动。日前,我省出台《关于全方位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以就业优先为导向,搭建起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坚实框架。 去年我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但当前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就业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唯有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量的扩容中促进质的提升,以质的提升带动量的增长,才能不断增加劳动者收入,提高生活品质。 产业是就业的源头活水,要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扩大“就业池”。需推进产业就业协同,打造“产业链主+产业集群+就业群体”的共生生态,通过链主带动、集群孵化、奖补政策推动,将产业共赢链转化为就业保障链。深化山海协作,重点挖掘县域岗位,探索“飞地园区”,拓展“下沉市场”,既可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又能推动人才、资源向县乡集聚。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作用,培育新经济业态,形成“产业升级—就业扩容—人才提质”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发展与稳岗拓岗注入强大动力。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是发展动能转换的必然结果。当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就业市场也需破旧立新解决技能错配的难题。一方面可利用大数据打造就业“智慧大脑”,如绘制全省产业就业分布图和劳动者技能画像,搭建统一平台,智能匹配岗位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咨询;另一方面要强化教育链与产业链耦合,加强职业观引导,培育产教联合体、实训基地,加大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供给,通过“定制工匠”提高人岗适配率。 答好重点群体就业这道“压轴题”,应为不同群体量身打造就业支持体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促进,加强校企联动托举毕业生展翅高飞,引导人才返乡下乡创业,赋予农民工外出务工与就近就业多重选择;兜牢困难群体就业底线,建设零工市场、社区驿站,通过直播带岗、社保补贴等支持灵活就业;提供场租优惠、贷款和奖补支持等,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推动高质量就业,还需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推进器”、权益保障“护身符”作用。加强人社、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数据共享,建设城乡就业一体化服务云平台,推动户籍等制度改革,畅通劳动力流动渠道,依法保障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社保、安全等权益,让就业更便捷、更安心、更体面。 政策愿景,终究靠执行丈量。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需求精准对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当更多人能就业、就好业,民生会更暖,发展会更活。(魏敏扬)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