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浴血荣光》评论 ⑰ | 石华鹏:电视剧《浴血荣光》的文学密码
www.fjsen.com 2025-08-12 08:18:00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电视剧《浴血荣光》的文学密码

石华鹏

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会长、福建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

如果说正在热播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呈现出了新的美学意味和动人力量的话,我们愿意从文学性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这种成功。

文学性是一个文学概念,按照俄国评论家罗曼·雅各布森的说法,文学性“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这些“东西”包括文本中的词语、修辞、叙事、情节、人物、结构等方面。文学性是一个作品的本质性内涵,它用来区别其他语言文本和文化文本。同时,文学性又“外溢”“扩张”成为一个艺术评价的概念,比如我们会说这部电视剧或电影的文学性突出,实则指它的艺术性很突出,具备了深刻的文学形式和文学内涵。

电视剧是一种关于故事和人物的影像叙事艺术,文学性是其艺术的重要表征之一。电视剧的文学价值表现为观众感受到的现实、情感、智慧、见识、哲理、思考等。如果剧中故事和人物拥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精神力量,比如对一段历史精神的准确把握,对一段生活本质的多样性和细微的发现等等;如果剧中故事和人物散发出了深奥的理性之美和最灿烂的感性之美,比如陌生而神秘经验的表达、揭示我们所不能洞察但能感觉到的东西以及展现时刻变化中且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之美等等,我们便说这部剧作拥有了强大的文学性力量。

由此来考察,我们便能感受到《浴血荣光》彰显出来的丰富的文学肌理和独特的文学性价值。

《浴血荣光》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在各类小说、电影、电视剧中熟知了这段历史。从南昌起义到遵义会议,从1927年到1935年,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初创时期,踏刃而行、探索新路,开启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创业”历程。历经浴血奋战: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转战闽西,古田会议,二万五千里长征,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在中国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毛泽东力挽狂澜,与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王稼祥等革命家召开遵义会议,中国革命历经了伟大的转折走向荣光,开创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征程。

这一些我们并不陌生的革命故事和革命人物,如何艺术地陌生化呈现出来,将成为《浴血荣光》这部电视剧成败的关键。很显然,主创人员找到了攻克这一艺术难度的钥匙:突出故事和人物的文学性。

《浴血荣光》与其说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历史剧,不如说是一曲再现意气风发和青春本色的“青春战歌”,剧中人物身上莫不流淌着一股“强大信仰”的精神血脉。青春战歌与信仰力量交织在故事和人物中,构成了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文学肌理,从而也构成了强大的文学性。剧中青年革命者群像——29岁的周恩来主持南昌起义前委会议,34岁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叶挺、恽代英等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领导者们——正是主创人员笔下“年纪轻轻干大事,年纪轻轻丢性命”的具象化呈现。这些年轻面孔在屏幕上的每一次抉择,都是对“为何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生动回答,信仰不是抽象教条,而是物资极度匮乏时的自我牺牲。“青春、热血、拼搏、无畏的勇气……在这部剧里,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跟随毛主席成长,跟随我们人民军队成长。”剧中毛泽东扮演者、青年演员王仁君说。另外,《浴血荣光》一改类似剧作使用特型演员表演来增强人物真实性的做法,轻“形似”,重“神似”,突出时代赋予人物的精神内核。

宏大的革命叙事与温情的日常叙事相融合,微观细节照亮宏观历史,此剧既成为一部革命信仰史诗,又成为一部人生抒情诗,从而唤醒人们对一个时代宏阔又精微的记忆。这是《浴血荣光》文学性的另一表现。

在影像细节的锻造上,《浴血荣光》实现了革命书写的微观转向。剧中看似平常的物象被赋予厚重的象征意义。比如豆腐意象:瞿秋白在毛泽东家中大快朵颐食用杨开慧烹煮的豆腐,这一细节不仅展现其真性情,更与他就义前“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的临终遗言形成生命态度的闭环。食物成为精神世界的隐喻,历史人物从教科书中的名字蜕变为可触摸的血肉之躯。比如具象化牺牲:当徐特立目睹儿子徐笃本牺牲时颤抖的双手占据整个荧幕,当李爱莲等烈士被害的惨烈画面以强化渲染的造型呈现,“白色恐怖”不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具体可感的生命痛楚。这种表现手法使革命暴力获得了直击心灵的震撼力。更可贵的是剧中群像命名的历史良知——即便是1927年5月牺牲的“中共上杭县党支部书记”等群众演员,剧中皆以真姓实名出现。这种对历史无名的抵抗,让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重获身份尊严,在集体记忆中刻下永不磨灭的印记。另外,剧中许多充满人情味的细节让人过目不忘,比如第七集中,毛泽东看到卢德铭在给父亲写信,对卢说你回四川看望父母,看看瑞琴姑娘,不要让她等你等得心里不安定。一封家书引起毛泽东回忆,悔恨自己没有尽孝道。儿女柔情的一面既亲切又动人。

《浴血荣光》以电影级的艺术追求和经典文学的技法,赋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以新的美学表达。这部剧作采用多种叙事技法,诸如“散点透视”,用拒绝以单一主角为中心的平行叙事来观照历史。开篇讲述革命火种爆燃时,就在广袤的土地上多点发生:毛泽东在武昌农讲所讲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周恩来正在南昌江西大旅社部署起义;邓子恢、张鼎丞在闽西组织福音医院转移,而蒋介石的婚恋选择则成为另一维度的“政治透视点”。剧中还采用“闪回镜头”,打破单一时空叙事,在现实与记忆间架设信仰的桥梁。贺龙部署作战时,画面突然闯入他担任讨袁总指挥策马冲锋的英姿;毛泽东分析革命形势时,闪回镜头呈现的是湖南农民运动的火热情景。这些“闪回”不同于传统影视中的叙事补充,而是经过色彩强化、动态处理的“革命颂歌”。在技术层面,闪回段落的饱和度明显高于现实场景,形成视觉上的情感升华。当贺龙昔日的战马踏破当下的作战地图,革命者的精神传承在蒙太奇中获得形而上的表达——那些闪耀的瞬间不是个人回忆,而是一个政党集体记忆的影像化呈现。

在此意义上,该剧不仅是革命历史的影像复刻,更是文学思维对历史书写的重构——它让浴血之路绽放荣光,让信仰之力可触可感,最终在观众心灵深处完成了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授勋。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