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文/图)15日,以"链通AI生态 产业升级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第132期"五凤论见"人工智能专场活动在福州软件园举办,通过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分享前沿技术和创新应用,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AI技术在各行业加速落地,助力福建及福州在AI赛道上"快跑争先"。
论坛现场
构筑AI产业发展特色体系
"当前,人工智能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福州市工信局二级调研员林端雄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快、应用场景广,既带来大企业快速发展,也催生垂直细分领域的小企业机遇。福州面临产业升级机遇与生态整合等挑战,将以开放务实姿态迎接机遇,全力抢占AI科技革命先机。
福州市软件园管理委员会主任黄瑞忠介绍,本次活动通过邀请专家解读多模态大模型、政企分享交流经验,聚焦产业生态构建和应用需求,旨在助力省市在人工智能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为福州乃至全国AI发展注入新动能。
解码 AI 产业升级实践
"多模态大模型已成为 AI 产业应用主要方向,正从感知理解迈向生成创造。"。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副总工程师、紫东太初大模型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指出,中国科学院团队研发的"紫东太初"大模型持续迭代,3.0版本升级为多模态智能体,实现全栈国产化,融合图像、文本等多模态数据,在推理、生成等能力上对标并部分超越GPT-4o,富文档问答准确率提升35%。该模型已应用于科学研究、工业制造、数字政务等领域,通过全栈技术体系与开放平台,助力千行百业实现 AI 赋能,推动产业升级。
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业处副处长谢赓介绍了福州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情况,福州已形成 "1+1"(承载区+先行区)发展格局,福州新区为承载区,鼓楼、晋安、仓山等为先行区,各有侧重。面临核心技术创新薄弱、人才短缺、算力成本高、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福州下一步将拓展示范场景、做强端侧 AI 芯片、统筹算力资源、推动机器人产业等,助力产业升级。
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和端侧AI产品总监杨凯介绍,瑞芯微提出端云结合的AIoT2.0方案,推出业内首颗3D堆叠DRAM的算力协处理器RK182X芯片,运力、算力、存力综合提升,通过其多模态AI任务能力,支持语音翻译总结、视频图像分析等场景应用,用于安防、机器人、车载、办公、教育、家居、工业等端侧场景,重塑端侧产品的AI之路。
恒鸿达(福建)体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省数字经济企业商会副会长章珠明分享了AI大模型赋能体育产业的突破性实践。针对体育教育中学生锻炼低效、师资不足等痛点,公司基于采集的1.2亿次动作数据,自研人体35个点的骨骼识别算法,开发出基于体育垂直领域的AI视觉大模型与运动训练大模型,推出AI智慧操场、校园体测室等全场景方案,产品已覆盖全国,推动体育教育从经验化向数据驱动转型。
论见对话环节
共话AI生态链通路径
在论见对话环节,福建省电子信息应用研究院副总经理祁玥主持讨论,来自高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第三方服务机构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本质、产业实践、政策监管、社会影响等多个维度的话题同台论道:厘清了AI本质是自主决策的认知引擎,其与侧重生产自动化的智能制造、数据数字化的信息化及两化协同的两化融合有本质区别;驱动AI进化的多模态实时数据面临采集成本高、跨域流通难、隐私合规等瓶颈,一方面需要算法驱动数据合成,重构数据标准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快数据安全、算法透明性等领域的法规制定,明确 AI 应用的伦理边界,同时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破解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调度难题;面对AI引发的"人机协同"就业重构,社会各界需提升数字素养以适应人机协作等。
活动现场还设置企业展示区,20多家园区企业通过产品与服务展示,促进参会者供需对接,进一步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
活动由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政府、福州市软件园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