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跟着《浴血荣光》学党史 | 信仰,永不熄灭的生命守护
www.fjsen.com 2025-08-19 17:07:32 来源:东南网

在电视剧《浴血荣光》第33集中,以长汀福音医院为基础,整合红军医疗资源,中央红色医院在瑞金叶坪成立,首任院长为傅连暲。医院成立时,毛泽东、周恩来亲自题写“中央红色医院”牌匾,体现对医疗工作的重视,场面极为热闹。同时,傅连暲郑重地提出了入党申请,他说:“能够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的愿望。”

在革命战争年代,

部队医院跟着战斗部队走,

才能更好更快地救护伤病员。

战地医院既是伤员救护机构,

也是伤员的集结和中转地。

中央红色医院——人民军队第一所医院

福音医院旧址。图片来源:网信龙岩

在我军历史上,汀州福音医院是南昌起义后我军接收的第一家医院,曾经救治过毛泽东、王稼祥、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5年,汀州福音医院群众推举助理医师傅连暲任院长。1927年8月下旬,南昌起义部队300多名伤员被送到汀州,傅连暲连夜组织救治。傅连暲及这家医院,从此与红军结下不解之缘。

1932年1月,傅连暲创办了中央红色看护学校,后又创办了中央红色医务学校。他亲自讲授药物学、诊断学、急救学等课程,为苏维埃政府和红军培养了一大批医护人员。

1933年初,以傅连暲等“红色医生”为基础,中央红色医院在瑞金正式创立,是中央苏区乃至附近诸县唯一一所综合性医院。当时的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以“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为题,报道了这一动人事迹,称赞傅连暲是“苏区第一个模范”。从此,他正式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中央红色医院成立后,接治了大批伤病员,后来,中央红色医院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从“模范医院”到“特种外科医院”

1938年9月15日,白求恩在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村创办了“模范医院”,图为白求恩在落成典礼上讲话。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坐落于石家庄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目前全军唯一一家以白求恩名字命名的医院,其前身为1937年11月,八路军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1938年6月,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到达根据地后,把这所医院扩建为晋察冀军区“模范医院”。白求恩带领的战地流动医疗队,出入火线救死扶伤。为减少伤员的痛苦和残疾,他把手术台设在离火线最近的地方。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是全军第一个开赴抗日前线的老八路医院。白求恩的到来,对缺医少药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在晋察冀军区后方医院,他一个月内为147名伤员做了手术;在广灵公路伏击战中,他连续工作40个小时,为伤员做手术71例;在冀中抗日前线,他4个月行程750余公里,进行战地手术315次……他还及时总结战伤治疗经验,编写了与抗战实践相结合的医学专著,迅速提高了八路军医务人员的战地救护水平。

1939年10月29日,白求恩在一场手术中感染,最终不幸病逝。毛泽东得知后,心情十分沉痛,为他写下了著名的文章——《学习白求恩》(后更名《纪念白求恩》)。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称赞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称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号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为了纪念白求恩,晋察冀军区将后方医院更名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抗日战争中,这所医院转战晋察冀,战斗在最前线,先后参加平型关战役、黄土岭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战斗,是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和医学教育中心。

华中军区第一野战医院——战地生命救护的“摇篮”

图片来源:兴化县党史方志办

1946年苏中战役开始前,根据粟裕同志“救治好每一个伤员”的指示和战役部署,苏中军区卫生部对华中野战卫生工作力量做了统一的调整,扩建了原有的野战医院和后方医院, 成立华中军区第一野战医院,随时赴前线救治和收容前方转来的重伤员。

苏中战役开始后,160多天的时间内,该院先后对2000多名重伤员进行了及时治疗,从而保证了部队作战的胜利。

华中军区第一野战医院于1953年移驻安徽省当涂县,1954年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六医院,2022年8月,移交地方更名为“马鞍山八十六医院”。

据《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资料,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先后组建50多所医院。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医院450多所(含分院)。基本完善了野战医院、兵站医院和后方医院三级医院体系。其中野战医院通常由各军区卫生医疗所组编或扩编组成。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旧址位于丹东市,现为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六医院。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救治、转运前线伤员34万余人,为我军取得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1956年3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东北军区第六陆军医院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1959年12月,由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医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三〇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六医院前身)。1950年9月,战斗打响前1个月,医院就开始了接收前线伤员的准备工作。

截至1954年底,共完成了接收2000多列车、治疗和转送34万余名伤员的任务、最多时一天接收6000余名伤病员。

新中国成立前,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里,虽然缺医少药,但也在极其危险、艰苦的环境下创办了许多医院。如工农红军长征时就设有18所医院、2个疗养院;在抗日战争时期开办地下医院达50所;在解放战争时期,不仅军队中有各级各类医院,而且解放区的许多县城里也都建有医院。这些医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防病治病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

资料来源:国家档案局、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河北青年报等

更多报道请点击图片查看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