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闽山闽水间的土地守护:向“寸土”要效益 为“粮仓”筑防线
www.fjsen.com 2025-08-19 22:23:01 卢金福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8月19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今年4月,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同致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汽车电子智能工厂破土动工。这片曾用于车轮毂配件生产、容积率仅0.6的低效用地,如今正以“工业上楼”的创新模式实现蜕变。作为厦门市首宗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更将带动形成百亿级智能汽车电子产业集群,成为福建探索资源集约发展的生动缩影。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发展的希望,近年来,福建在土地资源“节流”与耕地保护“开源”两端发力,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集约发展之路。

向“存量”要“增量” 释放发展新动能

龙池大型工业综合体项目。漳州台商投资区自然资源局供图

在漳州市台商投资区,龙池大型工业综合体项目正书写着低效用地“蝶变记”。其前身灿坤工业园曾是区域经济的引擎,吸引众多企业入驻,带动产业繁荣。随着时代发展,园区在土地利用效率、配套设施等方面渐显短板。

漳州台商投资区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存量用地混合开发模式,规划为“工业+商业、商务”复合型用地,通过“收储后重新出让”“拆旧建新”等多元改造方式,实现建筑规模从65万平方米跃升至309万平方米,容积率从0.58提升至2.5。

这场“土地革命”带来显著效益: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年纳税额从1.71亿元增长至约6亿元,亩均税收达30万元,成为国有资产盘活的典范。

龙池大型工业综合体项目的蜕变,正是福建低效用地再开发的生动写照。2022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泉州市成为全国首个设区市盘活利用低效用地试点地区。次年,自然资源部将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列入新一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2025年,福建省新增莆田市、三明市、南平市、宁德市4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

目前,泉州市、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4个试点城市已制定出台配套政策130多项。泉州市打造“指挥部+属地政府+国企”、企业自主改造开发、企业联合改造开发等多种盘活机制。创新“大数据+AI算法”技术,率先在全国建成低效用地再开发决策辅助系统,为低效用地在线识别、成因分析、盘活推演提供全周期、数字化支持。

福州市联通多部门数据,叠加低效用地调查、“三区三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厦门市建立存量土地用途变更和建筑功能临时变更的政策体系,支持存量用地转换为除商品住宅以外的其他用途。漳州市建立工业用地提容增效奖励机制,支持工业企业在现有用地上进行改扩建或拆旧建新,对增容部分给予资金奖励。

省自然资源厅积极指导试点城市在总体规划中做好区域统筹,目前,泉州市、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4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已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8万亩,新增建筑面积超5000万平方米,预计拉动投资约3200亿元。

福建还通过严格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深化“增存挂钩”机制,连续7年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4次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奖励省份,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

全域整治提质 绘就城乡新图景

莆田市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莆田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在莆田市荔城区木兰溪南岸,一场土地整治的“蝶变工程”正在上演。去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15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莆田市荔城区木兰溪南岸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榜上有名,为全省唯一。

莆田这项整治试点涉及新度镇和黄石镇,部署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治理修复、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产业融合发展等五大工程。

据介绍,到试点实施期末,预计新度镇、黄石镇分别净增耕地面积35.6公顷、20.3公顷,耕地平均质量等别分别提升0.1等、0.3等,永久基本农田分别增加26.6公顷、5.8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4294亩,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为6.0级。

整治将为木兰溪南岸绿色、生态、品牌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创造有利条件。连片农田的形成,吸引了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纷纷前来投资兴业。莆田市荔城区华龙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承租,已在沙坂社区和港利村尝试种植水稻。合作社理事长陈凤萍说:“成规模田地是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可以确保新机具的利用率和产出效益。”

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晋江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晋江九十九溪流域同样书写着土地整治的精彩篇章。晋江市九十九溪流域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通过实施农用地整理、耕地资源保护、低效建设用地整理、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提升区域内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旅游、娱乐和农耕体验的同时,充分释放城中村连片耕地作为城市绿心、绿肺的生态调节效能。

据介绍,试点创新打造“农田保护+城乡更新+文旅创新”融合模式,将传统单一的耕作农田构建为兼具“三生”功能的“田园CBD”,形成土地集约利用、要素城乡互促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福建大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探索“林耕置换”,促进耕地布局连片提质。2021年,自然资源部批准我省18个试点乡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各试点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政策机制,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和纽带,结合资源禀赋,灵活组合政策,探索多样化整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农用地整治促进耕地数量有所提升、质量显著提升、空间布局更加集中连片,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惠安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探索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链接农业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形成“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业空间"、活化"村落空间"、亮化“生态空间”,书写了“一亩方田激活万亩青山”的共富图景。

今年6月,福建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优化实施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形成良田集中、产业集聚、村庄和生态优美的土地利用格局,助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工作目标,明确实施程序、支持政策、实施保障等,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科技赋能监管 筑牢耕地保护网

在南平市光泽县寨里镇浆源村内,耕地保护网格员游恒金穿梭在田埂上,不时拿起手机拍照“打卡”,上传到光泽县建设的耕地保护监测监管平台——“光泽耕保APP”上。该平台于2023年5月上线,通过“人防+技防”有效扭转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趋势。

寨里镇国土资源所所长伍宏渊告诉记者,自然资源部门通过卫星遥感等历史影像对比,结合AI识别技术,提取疑似乱占耕地的图斑。然后,通过系统生成对应的耕地保护线上巡查“任务单”,由村级耕地保护网格员负责巡查,通过耕地保护APP实地拍照,反馈巡查结果。

福建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卫星遥感影像监测等技术手段,创新开展“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动态执法。省自然资源厅依托省测绘地理信息发展中心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在实现为基层“减负”的基础上,实现违法问题的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以实际行动推动耕地保护工作落地见效。

“明确判定标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开展分类处置等。”省自然资源厅执法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从“全域扫描”到“精准狙击”,省自然资源厅在实践过程中靶向发力,不断探索既能提质增效,又能为基层“减负”的新措施。

同时,福建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强化耕地总量管控,坚持“以补定占”,补足补优耕地,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土地资源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秋万代。”福建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试点经验,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土地配置效率,让每一寸土地都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益,为福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展现更大作为。

责任编辑:林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