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学府靶向破局 金牌乡村破圈
www.fjsen.com 2025-08-21 09:46:44 来源:东南网

培斜村竹乡特色明显,竹构建筑随处可见。

东南网8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罗小春 徐士媛 通讯员 涂海英 文/图)

漂流冲浪的笑声在山谷回荡,百米封闭式滑道让人体验速度的激情……这个暑假,龙岩市新罗区培斜村正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吸引八方游客前来打卡。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培斜村接待游客总量18万人次,同比增长5%;实现旅游总收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6%。

“培斜热”的背后,涌动着校村合作带来的发展新动能。

校村合作

培斜村曾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旅游质量的要求提高,曾经让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竹茶加工、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等三大特色产业遇到了发展瓶颈。

“我们的竹茶加工依赖传统工艺,产品附加值低;电商运营虽已起步,但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数据分析、品牌策划与物流优化,难以突破流量瓶颈;乡村旅游则停留在农家乐、采摘等初级形态,特色文化挖掘不足,体验深度有限,留客能力弱。”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很有感触。

面对困境,培斜村将目光投向了近在咫尺的智力宝库——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去年12月24日,培斜村党支部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共建校村发展命运共同体。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专业团队和技术支撑,能够为乡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卢伟耀表示,为了推进建立校村发展命运共同体,他和华锦先多次沟通,最终将此次校企合作聚焦于破解限制乡村振兴的瓶颈,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学生实习实践制度,实现校村共建共兴。

送智育才

立秋时节,培斜村万亩竹海翻涌着新绿。竹农赖金辉正将一捆捆青翠的毛竹装上货车,脸上难掩兴奋之情:“学院研发的竹材智能分拣设备和高效环保的竹炭生产工艺,帮我们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

一旁的村民陈海燕向记者展示笋干的新包装:“笋干穿上新衣,上平台售卖就更合适了!”她告诉记者,参加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在村里开展的“新媒体运营”培训后,尝试着通过直播带货,将自家笋干卖向全国。

校村合作带来的变化,让更多的村民受益。

培斜村竹资源丰富,拥有竹工艺品、笋干、竹酒等特产,但产品知名度低,粗糙的加工、简陋的包装让好特产“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们从品牌入手,为培斜村竹加工特色产品进行品牌整体策划与包装设计,打造出‘培斜竹韵’系列品牌。”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培斜村的老师沈在斌表示,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团队挖掘竹编、客家文化元素,设计“竹制工艺品”“培斜三宝”系列文创产品,从内到外重塑培斜村的竹产品格局。

在送人才的同时,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也为培斜培育人才。“学院开设竹产业技术、乡村旅游运营、农村电商等特色课程和短期技能培训班,为村里培养了一批新农人。”华锦先说。

文旅升级

培斜的竹文化还是一座旅游资源宝库。

“编竹席要先把竹篾刮得又薄又匀,编月亮船得用弧形竹条打底……”在竹制品非遗工坊,竹编老师华师傅手把手教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的“青马学员”编织迷你竹席和月亮船。研学季,竹编技艺体验区总是围满好奇的学员,同学跟着老匠人学习竹编,老人在茶香中讲述“一根竹子富一方”的创业故事。

“发展竹产业不能仅停留于二产加工上,要为竹文化找到更多的展示形式。学院充分集中专业优势,精准对接培斜村以竹产业和乡村旅游为主导的特色经济。”沈在斌表示,培斜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也逐渐清晰——

优化“竹海观光、农家体验、研学拓展”三大主题线路;开发“智慧培斜”小程序,集成景点导览、民宿预订、农产品电商、文化展示等功能,大大提升游客体验和运营效率;设计富有竹乡特色的生态民宿和游客服务中心,使村庄风貌与产业特色和谐统一;收集整理培斜竹编、竹刻、竹乐等传统技艺和民俗故事,建立“培斜竹文化数字档案库”……

这些专业力量的注入,使培斜村的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向深度体验、文化浸润、智慧服务全面升级。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