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高校学子的青春实践:红色铸魂 知识报乡
www.fjsen.com 2025-08-25 20:58:28 张立庆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8月25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这个暑期,我省高校学子深入乡村社区,用创新的思政微课启智润心,以丰富的文化科普课程点亮童心,借融合的禁毒宣传筑牢防线,凭专业的产业调研助力增收,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用实际行动帮助了农村群众和儿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活力。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队员宣讲红色革命遗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育学院“长征路•青年说”实践队,暑期重走长征路,足迹遍布江西瑞金、四川邛崃、宁夏六盘山、甘肃会宁等红色地标。在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旁感悟军民鱼水情深;在邛崃石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聆听讲解员声情并茂讲解红军“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在六盘山纪念墙前齐诵壮丽诗篇,深刻体悟红色精神。他们更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创新的“思政微课”,通过情景剧、角色扮演、历史对话等形式,让历史活起来,并深刻认识到新时代的“长征路”就在身边——是科技攻关的日夜,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奋斗。这些沉浸式体验不仅坚定了队员们的理想信念,也通过后续的校园宣讲,将红色火种传递给更多青年。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开展暑期“五育融合”课程。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则积极投身乡村教育振兴。“初晓助学团”奔赴永泰、南安多地,面向200余名乡村儿童,开展了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他们构建“五育融合”课程体系,在基础学科之外,融入声乐、舞蹈、课本剧等艺术课程,以及表达自信、心理健康、爱国教育等素质拓展课,并组织了趣味运动会、美术展和文艺汇演,有效促进了乡村儿童综合素质提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宁德社区举办夏令营。

“宁聚童心,语润乡音”实践队聚焦“语言扶贫+文化振兴”,在宁德漳湾镇为21名乡村儿童(含进城务工子女)举办了特色夏令营。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发掘语言文字与地方非遗中的优秀文化,设计了十余堂涵盖文化学习与实践操作的生动课堂:汉字源流课堂借甲骨文粘土创作展现文字象形;诗歌课堂引领孩子们感受现代诗中的美感;语言文字规范课为孩子们树立起规范用语的意识;方言课堂鼓励孩子们从乡音中追溯文脉与温情。此外,柘荣剪纸课堂让非遗之美在指尖绽放;锡箔錾刻课堂将祝福转化为笔尖刻下的银花。课程还延伸至生活实践,涵盖应急救护、防肺结核、科技馆研学、法律常识、垃圾分类及情绪管理,全方位赋能儿童成长,在乡音与匠心间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

福建师范大学“为爱出发”禁毒实践队踏入浮雕展厅,共同解读并传承林公精神。

福建师范大学“为爱出发”禁毒实践队创新融合红色基因与禁毒教育。他们深入福州革命遗址,在庄严宣誓和历史文物前,感悟先烈为国牺牲精神与当代禁毒责任的紧密联系。队员们化身讲解员,在省博物馆禁毒展厅和社区“禁毒课堂”中,将革命先辈“严守纪律”的事迹与“抵制毒品诱惑”的规范相结合,生动揭示红色精神与禁毒斗争的内在统一。实践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福州红色禁毒故事集》及福州市红色禁毒电子地图,通过数字化赋能,让红色基因成为禁毒宣传的生动教材,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持续释放守护青春的能量。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实地考察仙人掌种植基地。

为服务乡村振兴与促进民族团结,福建师大化学与材料学院“师风化雨沃‘锌’土·畲风红韵兴三农”实践队深入连江天竹畲族村。队员们系统调研三月三节、畲族民歌、传统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队员们与畲族非遗传承人围坐交流,记录下“凤凰装”的编织技艺、畲歌的演唱技法等珍贵文化记忆,在古民居中感受畲汉交融的历史。运用化学专业所长,他们对可食用仙人掌基地和茶山进行土壤采样、检测分析,为特色农产品提质增效提供科学建议,助力产业振兴。联合县科技馆,为儿童开设科普实验课,孩子们合作制作洗手液、进行黏土建模,并在共同创作象征团结的《石榴籽》小诗中增进情谊。走访洋门座洋山革命遗址,聆听叶飞将军带领畲汉群众共同抗战的感人故事,组织献血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深植于心。他们的专业调研和多彩活动,为畲乡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责任编辑:黄丽红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