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晨(左一)在给病人讲解中医知识。(受访者供图)
东南网8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冯川叶 金婷)
“庄医生,我用你教我的拔罐给腰痛的病人做治疗,还带大家坚持锻炼八段锦,他们的腰痛好多了。我太开心、太骄傲了!中医真的很神奇!”这是近日福建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队员庄晨收到非洲“徒弟”巴塞内的报喜。对于庄晨来说,这份喜讯更是一份特殊的“医师节”礼物。
巴塞内是塞内加尔南部济金绍尔宁静医院的护师,同时也是一名中医爱好者。一年前,他作为中医门诊的志愿者参与沃洛夫语翻译,结缘中医,并在今年6月参加了中国医疗队组织的“中医出海”中医爱好者培训班。如今的他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艾灸治疗腹痛,拔罐缓解肌肉酸痛,耳豆调理头痛、失眠等常见病症。
位于塞内加尔南部的济金绍尔是中国(福建)第1至第11批援塞医疗队的驻地。这里的百姓和中国医生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的不少人也从中国医生那里感受过中医的疗效。
巴塞内第一次感受中医的神奇是在一年前。当时医疗队前往济金绍尔开展义诊,中医门诊排起了长队,他因为膝关节疼痛前来就诊,亲身感受了中医的疗效后,便主动为庄晨当翻译。两天的工作中,他见到一个因搬重物导致急性腰扭伤的病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诊室,中医用了几根银针几个火罐,仅30分钟后患者竟能自如行走。高烧40摄氏度的患者,在耳尖放血治疗后,体温便能很快降至38摄氏度以下。这些立竿见影的疗效,让巴塞内深受震撼,也在他的心里种下了学习中医的种子。
“我第一次来这里义诊时,巴塞内就一直在我身边帮忙。义诊结束后,他告诉我想学中医,想用中医给当地百姓治病,这让我萌生了培训非洲中医的想法。”巴塞内的真诚让庄晨感动,她也希望在济金绍尔留下带不走的中医力量。2025年6月,福建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果真重回塞内加尔,在当地大学医学院举办了“中医出海”塞内加尔中医爱好者培训班,巴塞内得知消息后立即报名参加了学习。
庄晨教他中医拔罐的基本操作方法、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治疗取穴方法。一开始,晦涩的经络理论和复杂的手法操作让巴塞内倍感压力。但当庄晨不厌其烦地示范手法,手把手教他找准穴位时,他又重燃信心。经过刻苦练习,巴塞内进步很大,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拔罐等操作。培训结束后,庄晨送给巴塞内一些火罐、艾条等工具,鼓励他多实践。巴塞内说:“神奇的中医对于缺医少药的百姓来说非常有用,中医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希望。”他说,作为中医的爱好者和实践者,他会用双手,让中医这颗仁心仁术的种子在非洲大地生根发芽。
“我非常真切地感受到当地百姓对中医的喜爱和信任,可以说中医在这里‘圈粉’无数。”去年4月份,庄晨作为福建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队员开展工作。学习中医7年、科班出身的她一开始还十分担心中医理论高妙精微,中医古文晦涩难懂,究竟该怎么打开传播的大门,但中医接地气的治疗手段,神奇的疗效,很快消除了庄晨的担忧。
庄晨第一次随队到济金绍尔开展义诊,中医诊室格外热闹,短短两天就接诊了134名患者。在这里,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疼痛前来就诊,庄晨采用拔罐配合针灸治疗,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感到舒适不少,纷纷竖起了大拇指。令人惊喜的是,许多当地医务人员也主动向庄晨求教,希望用中医疗法解决身边亲友的健康问题。
今年中国援塞医疗队陆续在首都达喀尔和南部济金绍尔开展了两期“中医出海”培训,近70名塞内加尔医务人员参加学习,甚至有许多外地学员不吝每次6小时车程往返求学。在系统的中医课程培训下,学员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基础理论,并亲身感受八段锦、拔罐、艾灸等中医传统功法,中医的神奇与接地气让他们连连点赞。结业仪式上,学员们手持培训证书与医疗队合影,用刚学的中文说“我爱中医”。
济金绍尔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行政主任玛丽亚·贝蒂·曼加(Maria Bety Manga)表示,希望中国医生能将中医培训继续举办下去。她说,当地医疗资源有限,中医的特点恰好契合需求。不少学员主动申请延长课程,活动后大家纷纷组建中医分享交流群,还有人提议开设中医选修课。
“我们收获了当地患者的感谢和友谊,每一个故事、每一声感激,都传递了世界对中医的认可。”庄晨说,作为中国援塞内加尔医疗队的一员,不仅是在当地治病救人,更是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