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战时福建驿政考绩“办理最佳”
www.fjsen.com 2025-08-26 09:48:48 卢武 王博印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省《驿运路线图》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重要铁路交通线、沿海港口多被日寇控制和封锁,公路运输所需的汽油、汽车配件进口困难。鉴于民间运输工具制作维修简便,人力、畜力来源充足,为“补机械之不足”,国民政府遂复兴驿运制度,以期解决战时交通运输问题。

战时驿运主要依托人力以及牛、马、驴、骡、骆驼等各类畜力作为动力来源,借助独轮车、板车、手车、胶轮大车、竹筏、皮筏、木船等运输工具(其中也包括挑运夫),承担起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工作,为抗战事业提供支持。

抗战全面爆发前,传统的水路和陆路仍是人们赖以出行的基本方式。福建的闽江、九龙江、晋江、交溪、汀江等河流水系密布,为水路运输提供了天然条件。和广东一样,福建华侨集资修路的情况亦尤为普遍,1937年福建可通车公路里程4120公里,全省公路网络以福州、漳州(龙溪)、闽西的朋口或新泉、南平等四个点,呈“井”字形展开,全省41个县可通汽车,占全省县份的64%(《福建公路史》),已建成的省级公路干线有浙粤线、闽粤线、闽赣线、闽湘线。

然而出于战略考虑,西南地区是战时公路建设的重心。在国民党“焦土作战”的主张下,向“大后方”撤退的同时,沿海等前线地区则要随时准备自行破坏已经建成的公路和桥梁,以防资敌。全面抗战期间,福建累计破坏公路2529.6公里,占历年累计已建公路4980.8公里的50.79%(游海华《全面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区域新式交通变迁考察》)。直至1945年抗战结束,福建公路通车里程仅剩1201.1公里,原本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网络变得支离破碎。

福建战时驿运的建设发轫于1939年,当时福建在军事序列上属于第三战区,同属第三战区的还有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交通工具都较为短缺,且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制。鉴于此情形,第三战区为更好地“调度管理及统制本战区所属各省的一切水陆运输工具”(《福建公路运输史》),于是召集四省召开联运会议,组建水陆联运管理总处,并颁布《疏通本战区浙赣闽皖四省军公民运纲要》,对四省联运事宜进行规范。

1940年7月15日,国民政府决定在交通部设立驿运总管理处,统筹全国驿运建设;在华东、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10余个省份设立驿运管理处,在总管理处的监督下筹办各省驿运。

1938年福建省会内迁永安。1940年冬,福建省驿运管理处正式设立,由时任建设厅厅长的陆桂祥兼任首任处长,直隶于省政府。鉴于省内水系密布,福建于1939年成立闽东船舶运输处、闽南船舶运输处,后统一编入福建省驿运管理处。分设竹筏队、航海民船队、内河民船队等,其中竹筏队有232条竹筏。

早期福建省驿运管理处按当时“专员公署”的辖区下设福州、泉州、漳州等分处。以泉州分处为例,又下设业务课、运输课、总务课、会计课、稽查室等。各课设课长,下辖各股,各股又设股长。如运输课设有陆运股、水运股、统计股;总务课下设文书股、人事股、事务股、出纳股;稽查室有稽查数人,负责到各运输路线检查工作。股长以下还有办事员、助理员、练习生等。

1943年2月,福建省驿运管理处倡议召开东南各省驿运会议,陆续向浙、粤、皖、湘、赣等省发出参会邀请电函,并请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派专员指导,旨在“解决战时运输困难问题,俾达成疏运物资之任务”。会上,福建省驿运管理处提交了“拟举办东南各省省际水陆联运以应抗战需要”的提案。大会依据该提案制定了八条措施,包括实行“物物交换”,如福建食盐运往江西换取粮米,各省之间以本省土产互换必需品,“稳定省内物价,裨益民生”(《民国文献类编续编·经济卷》)。

驿运所承载的货物类型包含“军品、公物、邮件、商品、粮食、食盐、矿产、土产、药材”等品类。一方面,通过驿运积极与周边省份互通有无。福建为米粮不足区(张培刚《20世纪中国粮食经济》),当时四川、湖南、江西并称为后方三大产粮区,国民政府极力调动赣米、湘米对福建等周边缺粮省份予以救济。而福建、广东海盐产量高,则通过广东老隆至江西筠门岭或龙南的驿运支线向江西输送食盐及海外华侨援助物资。另一方面,通过驿运省内对内迁后的省会永安进行物资运输。内迁后人口激增导致军需民用物资亟需周边各县的供给,例如当时的宁化,正是通过水陆驿运源源不断向省会运送“粮、油、茶、薯、花生、大豆、薏米、禽畜”等物资。

福建驿运建设取得积极成效。1941年福建共有驿运干、支线32条,里程达2882.5公里,数量上仅次于浙江36条(《交通部统计年报》)。1942年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统计,全国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的有6个省份,福建省境内共计布设驿运5366公里,支线数量41条,在全国办理驿运的所有省份中里程数和支线数均位列第一(《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1944年国民政府核定各省驿运政绩,是年3月,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编的《驿讯》期刊和浙江地方媒体《浙瓯日报》分别以“各省驿政考绩:川陕闽三省获奖”“行政院核定 各省驿政成绩以福建四川陕西三省办理最佳”为题进行报道。

无论是争取“兵贵神速”还是保障“粮草先行”,均离不开道路的畅通无阻。驿运在战时发挥着巨大作用。从事驿运工作的全体员工和组织起来的个体劳动者满怀救国热情,不畏艰难困苦,众志成城,支援抗战,为中国近代交通史增添了光彩。1945年,抗战取得伟大胜利。公路修复,各汽车运输公司也恢复营业,福建战时驿运亦于同年停办。

(作者单位:澳门理工大学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