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国家一级文物)
在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内,珍藏着四份记录白求恩死亡过程及原因的医疗报告,分别是《白求恩病床日志》《白求恩体温记录》《白求恩死亡诊断书》和《白大夫求恩同志逝世经过录》,短短10页纸,也成为后人敬仰白求恩同志崇高奉献精神的宝贵来源。
“这四份报告,由闽西籍开国少将,时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长叶青山保存,由其子叶军于2013年将资料捐赠给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馆长朱廷水介绍,其中《体温记录》详细记录了白求恩病重时的体温数据,《病床日志》记录了白求恩的身体状况变化,《死亡诊断书》记录了白求恩治疗过程与死亡原因,《逝世经过录》记录了白求恩在救治伤员时多次发炎仍坚持工作的事迹。
白求恩,1890年3月出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月,刚从西班牙战场回国的白求恩携带宝贵的医疗物资,启程前往中国,途中避开日寇的多次追杀和轰炸,于同年3月到达延安。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了白求恩,对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崇高革命精神表示肯定。
白求恩于1938年5月初奔赴前线,直至牺牲,他一共在八路军晋察冀根据地工作了1年6个月零11天。在这短短一年多时间内,他抢救伤病员数千人,亲自持刀手术一千多例。
由于缺少医疗手套,白求恩多次裸手为伤员取弹片,手指多次被割破并引发炎症。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河北涞源救治伤员时,左手中指再次被手术刀割破,由于情况紧急,白求恩仅仅用碘酒消毒,就继续给伤员做手术,最终伤口感染引发败血症。11月11日,病重的白求恩给聂荣臻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聂司令员:今天我感觉非常不好,也许我会和你们永别了!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 11月12日清晨5点20分,白求恩在河北省唐县与世长辞,享年49岁。
记者手记
这四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不仅见证了白求恩的死亡经过,更体现了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革命精神。今天我们仍然要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病床日志
白求恩死亡诊断书
本文图片由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