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8月27日报道(记者 林先昌 洪振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27日,记者从福建省菲律宾归侨侨眷联谊会了解到,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以下简称“华支”)历史图片展将于9月6日在福州闽江饭店举行,展览共分为4个部分:菲律宾华侨抗日志士;赤胆忠心,烽火南洋;中菲情谊,开拓新篇;华支精神,薪火相传等。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以下简称“华支”)历史图片展部分图片。
福建省菲律宾归侨侨眷联谊会会长郭建安,联谊会副会长陈骏都是“华支”后人,近日他们接受记者采访,介绍父辈们的抗战故事。郭建安父亲是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第五大队指导员郭赞吾。陈骏的父亲陈培玉是一位英勇的 “华支”战士。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于1942年占领菲律宾,“华支”等武装力量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贡献。旅居菲律宾的华侨华人积极投身抗日斗争,成立战时抗日护侨委员会、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等组织,1942年5月19日正式成立由华人自行组织的抗日武装“华支”。从1942年5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华支”在菲律宾多地参与抗战,70多名华支战士为捍卫侨居国主权献出了宝贵生命。
本次图片展览中,将展出上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包括当时的作战场景、战士们的生活风貌等,还将展示一批由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队员后裔捐赠的历史实物,这些实物将生动地再现“华支”的抗战历史。
郭建安介绍,1945年1月,“华支”配合美军反攻,参与营救内湖省罗斯万牛镇关押着的2100名盟国侨民时,他们是第一个冲进集中营的队伍,为此受到美军嘉奖。当年2月3日,“华支”在马尼拉战役中为美军提供关键情报,并带领美军先头部队一起攻入马尼拉市,冲进城北仙道托马京大学集中营,救出3000多名外国侨民,随后又同美军第37师攻占比黑毕监狱,释放1000多囚犯。一位美国军官在庆祝马尼拉解放的群众大会上说:“如果没有华侨游击队的配合,美军就要多花两个月时间,才能占领马尼拉,而且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郭建安说:“这支队伍不断壮大,鼎盛时期达到七八百人,在3年多的游击战争中,‘华支’转战菲律宾吕宋岛13个省份,参加大小战役260多个,击毙俘获日伪军2000多敌人。”
“华支”队旗
采访当天,郭建安还介绍了“华支”队旗的含义,左上脚三个星代表当年“华支”的三大纪律,一切服从抗日,抗日高于一切;热爱老百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右下边两条横条代表当年“华支”的两大任务抗日、反法西斯;民族解放。
“华支”队歌
在仙踏古律示战役中,华支战士与日伪军在教堂钟楼内激战。图为当年的教堂钟楼。
陈骏回忆起父亲说:1935 年,年仅15岁的陈培玉来到菲律宾,在店员工会和英语夜校接受了革命启蒙,后来加入“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担任别动队侦察队长。
在提到菲律宾仙踏古律示时,陈俊讲述了他父亲参加这场战斗经历:有一次“华支”奉命围剿盘踞在一座教堂的200多名日军及伪军,敌军依托坚固建筑负隅顽抗。激战中,陈骏父亲时任侦察班班长的陈培玉为救战友,手臂被敌军的刺刀划开一道十多厘米长的伤口。“那场仗打得很苦,副指导员和机枪手都牺牲了,最后,父辈们靠火攻才拿下这场战斗。” 陈骏说,而那道深深的伤疤,成为了他心中父辈勇气的“勋章”。
在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内展出的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总队长王汉杰荣誉勋章、抗战纪念章等。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 摄
走进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队旗、华支退伍军人总会纪念章……一批由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队员后裔捐赠的历史实物,讲述着泉州籍华侨华人在菲律宾参与抗日战争的身影。
2007年5月菲律宾华侨抗日纪念馆落成
为缅怀华侨抗日烈士的不朽功勋,2007年旅菲华侨华人在马尼拉华侨义山公墓建立纪念碑和纪念馆,祭奠华侨抗日烈士。
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同样摆放着一座按菲律宾华侨义山纪念碑尺寸的缩小版模型。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厅里还专门为华支开辟了一个专栏展示
郭建安(右一)、陈骏(右二)介绍“华支”相关历史情况。东南网记者 洪振威摄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举办“华支”历史图片展以及纪念活动很有意义,郭建安如是说道,这次展览不仅是为了追忆先辈的荣光,也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华支”的历史,铭记华侨华人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贡献。
如今,“华支”的故事将通过这次图片展在福州再次呈现,让人们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感受华侨华人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本文未署名图片均由福建省菲律宾归侨侨眷联谊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