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福州举行

2025-09-01 07:55:57 作者:苏依婕 胡松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书写奋勇争先答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福州举行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苏依婕 胡松坤)

抗战精神跨越时空,激荡人心。8月28日至29日,由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书写奋勇争先答卷”——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宣讲活动在福州举行。

活动特别邀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的宣讲员,与我省“福小宣”宣讲团成员共同走进省军区开展专场宣讲,并深入社区开展微宣讲,与官兵、基层干部群众一道缅怀抗战先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

这是一场直击心灵、别开生面的红色宣讲。

“铜墙铁壁是什么?就是千千万万站在一起的中国人!”活动伊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宣讲员吴婷以铿锵有力的话语开篇,带领大家走进那段军民同仇敌忾、勇御外侮的峥嵘岁月:英雄母亲邓玉芬先后把丈夫和五个孩子送上前线,最后全部为国捐躯;福建抗日名将廖海涛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的绑腿至今仍陈列在纪念馆的展柜中……

现场,宣讲员们用图片、视频等形式,再现一个个浸润着血泪与信仰的故事。

“我军占领狮脑山后进行了六天六夜的鏖战,牢牢控制着这一战略制高点,像一把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屹立不倒,使得全局的破袭顺利进行。”百团大战纪念馆宣讲员苗青生动讲述了百团大战的历史壮举。

在新四军纪念馆宣讲员潘晨霞的讲述中,“刘老庄连”全连82名官兵为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与上千日寇拼杀12小时,全部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令在场观众为之动容……

伟大抗战精神穿越历史烽烟,深深震撼每一位聆听者,大家深刻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

这是一次穿越时空、薪火相传的精神接力。

“抗战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警钟,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守护国家安全的动力源泉。作为宣讲员,我们既要把民族的苦难与胜利讲透,更要让年轻一代读懂‘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义。”吴婷说。

省军区宣讲员柳思羽带来了胶东兵工厂在敌人“扫荡”“围剿”中支援抗日前线的纪实故事,以细腻的讲述将生死相托的军民鱼水情娓娓道来。她表示,将努力发挥自身所长,继续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真切理解我们的来时路,从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烽火岁月里,福建这片热土涌现出不少英雄儿女,他们奋勇抗战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伴随着一曲《永安之夜》,三明市委讲师团宣讲员詹韵秋缓缓追忆:文化战士们在永安以纸笔为刀枪、用音符作战鼓,在敌后战场开辟出坚实的文化抗战阵地;泉州市委讲师团宣讲员林少川深情讲述了3000多名南洋华侨青年在抗战时期响应号召回国,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火、军车和生活物资,畅通“抗战生命线”的动人事迹,生动诠释海外华侨“舍小家、为国家”的赤子情怀……这些鲜活的故事,将厚重的历史化作直抵人心的力量。

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生冯瀚驰则分享了自身所在的抗战精神寻访团的实践经历——这群青年通过探访抗战史迹、聆听抗战往事,努力用年轻化表达讲好红色故事。他表示自己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带动更多青年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这是一堂扎根基层、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此次活动还将课堂搬到了群众身边。宣讲员们走进福州市鼓楼区军门社区、五凤街道白龙军休所,与社区干部群众、退役军人军属面对面交流互动,共同感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聆听宣讲后,我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信念。”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丹表示,将把传承抗战精神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答好“民生幸福卷”。

“先辈们受过的屈辱不能忘,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要记在心里、扛在肩上。”现场聆听宣讲的部队官兵、党员干部、社区群众、大中小学师生代表等表示,将铭记历史、砥砺奋进,把传承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奋勇争先、再上台阶”的强大动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福建实践贡献力量。

据悉,接下来“福小宣”宣讲团将继续深入基层开展伟大抗战精神主题宣讲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