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闽台抗战:中华民族抗战史的光辉一页
www.fjsen.com 2025-09-01 08:26:41 来源:东南网

两岸嘉宾回忆闽台同胞浴血奋战的抗日历史,共同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与时代启示。 刘深魁 摄

东南网9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王凤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光复,重回祖国怀抱,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铸就的伟大胜利。

今年,大陆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台湾民间也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纪念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然而,赖清德当局却极力淡化抗战历史,用所谓“终战”替代抗战胜利,粉饰日本殖民统治,散播荒谬的“台独史观”,引起岛内各界不满。

抗战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闽台儿女如何并肩战斗、共御外侮?台湾同胞留下了哪些悲壮感人的故事?台湾义勇队在连天烽火之中如何寸心许山河?如何把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近日,福建日报社与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闽台会客厅》高端访谈节目,邀请蓝博洲(台湾知名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叶蔚南(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李向群(福建文史专家、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三位嘉宾,感受两岸同胞共赴国难、浴血奋战的民族大义与爱国深情,共同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与时代启示。

“抗战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扭曲”

“因为抗战胜利,台湾才能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现在民进党当局却绝口不提台湾民众的抗日史实,他们企图抹去真实的历史记忆,误导年轻人,这是今天台湾一个非常可悲的现象。”出过《幌马车之歌》《寻找祖国三千里》等著作的蓝博洲,一直通过写作和行动唤醒台湾民众的抗战记忆,还原历史真相。

身为台湾抗日爱国作家叶荣钟之子,叶蔚南也有同样的焦虑,“抗战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扭曲”。这种焦虑源于台湾的现实。

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刻意掩盖历史,变本加厉推行“去中国化”,不仅不对抗战胜利和台湾光复进行纪念,反而宣扬美化日本殖民台湾的50年,言必称所谓“殖民统治有功论”,甚至将“乙未保台”扭曲成“台湾独立”,妄图构建荒谬的“台独史观”,割断两岸的历史与文化血脉,混淆视听,毒害年轻一代。

“赖清德自诩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实际上是在割裂历史、歪曲历史。”李向群说,赖清德主持所谓“纪念欧战胜利80周年”活动,却没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对历史事实进行选择性回避;他还无耻地祭拜八田与一(日籍工程师),为日本殖民统治唱赞歌,完全不提日本侵略者对台湾人民的残酷镇压。

“赖清德不愿承认台湾光复,因为光复的背后是台湾回归祖国,那势必要跟中国扯上关系,所以他要抹杀抗战、台湾光复这些史实,就是为了‘去中国化’。”叶蔚南气愤地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赖清德的操弄,让岛内有识之士深感痛心,并为台湾的前途命运担忧。

2007年,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立,成员包括30多个抗日家族,其中就有叶蔚南。“成立协进会就是要把历史找回来。抗战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多年来,叶蔚南等抗日志士后代奔走两岸,通过举办活动、出版书籍,讲述台胞的抗日事迹,还原历史真相。

“我们要把历史事实讲出来,包括台湾民众浴血护台的英勇事迹以及两岸同胞联合抗日的史实,对‘台独史观’进行拨乱反正。”蓝博洲表示,很多台湾人对“抗日”二字相当陌生,纪念抗战胜利“是为了记住我们从哪里来,也是为了知道我们要往哪里去”。

“回到祖国去”

“伤心莫问旧山河,奴隶生涯涕泪多。惆怅同胞三百万,几人望月起悲歌。”18岁那年,看着山河破碎的叶荣钟写下了七绝《望月》,字里行间皆是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愤恨。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被日本强行侵占。消息传来,台湾民众发出了“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的怒吼,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

“日本侵占台湾的50年,台湾民众从未停止抗争,从武装抗日到文化反日,65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台湾同胞跨越海峡积极参加和支援大陆人民抗战,活跃在从厦门、永安到延安、重庆的各条战线上,许多人为国捐躯。”叶蔚南告诉记者,他父亲与同时代很多爱国作家一样,希望通过文字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投身抗日救国事业。

“欲求台湾之解放,须先建设祖国!”饱受日人欺辱的台湾史学家连横,在九一八事变后泣血写下这行文字,给迷茫的台湾民众指明了一条救国之路。

蓝博洲研究发现,1937年之前,台湾的抗日运动都是孤立无援的,都被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直到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了,台湾民众才真正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和祖国一起抗日,打败侵略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点燃了全民族抗战的烽火,也让台湾同胞看到了抗日的出路——“回到祖国去”。

李友邦将军率领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在福建各地辗转抗日;丘念台在广东组建东区服务队,开展抗日活动;留闽台胞纷纷成立“抗日复土总同盟”“抗日复土同盟会”“台湾革命青年大同盟”,在厦门、泉州等地并肩战斗;林正亨投笔从戎,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后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吴思汉穿越朝鲜半岛,一路辗转到重庆、延安,九死一生投身抗日……

“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抗日活动,跟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是密切相关的,早期的红军,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都有台胞踊跃参与。”蓝博洲介绍,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在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下,很多在福建读书的台湾青年,以及从台湾回到祖国的抗日志士,纷纷投身共产党领导的各支队伍,“其中不少人从福建一路走到延安,加入了共产党,像雾峰林家的林双盼”。

福建永安,是抗战时期全国三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被誉为“中国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当地有个复兴堡,大门两侧“光复台湾 振兴中华”的对联格外醒目。这座古朴的百年土堡,承载着两岸同胞并肩抗战的共同记忆。

“当年,谢东闵、丘念台这些台湾抗日先贤在永安工作过很长一段时间,开展了一系列抗日救亡、光复台湾的工作。李友邦和台湾义勇队也到过永安。”叶蔚南说,1943年11月,中国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迁到永安,很多台胞在复兴堡内开展光复台湾的活动,包括抗战胜利后接收台湾的计划大部分内容也是在这里制定的。

抗战期间,有5万多名台湾爱国志士回到大陆投身抗日,秉持“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的信念,在大江南北留下许多悲壮感人的故事。

“福建是台湾义勇队的发源地”

“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逐出祖国,要把他在台湾的镣锁打碎!”穿越岁月的长河,台湾义勇队队歌依然振奋人心。

作为参加祖国抗战斗争中人数最多、活动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台胞抗日队伍,台湾义勇队的成立、发展与战斗,都跟福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福建是台湾义勇队的发源地。在长达14年的全民族抗战中,福建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因素和革命斗争环境,成为台湾同胞参与祖国抗战的主要活动基地。台湾义勇队源起于福建闽北,成立于浙江金华,主要活动于福建,是抗战时期台湾同胞第一次有组织地参与祖国大陆的抗日战斗。

“李友邦提出的‘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保卫祖国、收复台湾’口号,对台胞投身抗日极具号召力。”叶蔚南说。

1938年11月,李友邦来到崇安县(今武夷山),动员和招募台胞参加抗日。当时,内渡大陆的台胞主要散居在福建、浙江、广东,以福建为最多,其中被安置在崇安垦荒的台胞总数就有400余人。李友邦在崇安招募了30余名台胞。次年2月,以这批崇安台胞为主力,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正式成立,并组建台湾少年团。

“在李友邦的领导下,台湾义勇队开展了多方面工作,用各种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李友邦祖籍厦门同安,李向群对其英勇事迹耳熟能详。

“像对敌政治工作,义勇队成员熟悉日语,多从事翻译日军文件,审讯并教育俘虏,深入敌伪组织获取情报;医疗救助,在闽浙建立多家医院,军人、出征人员家属及贫苦民众一律免费。”李向群列举道,还有生产报国,不少台胞掌握军需品及药品的生产技术,他们采用国产原料制造药品,输送给前线部队和医院;巡回宣传,经常到前线及各省巡回表演,用话剧、歌舞等方式鼓舞军民士气。

在厦门南普陀寺,有一块写着“复疆”的石刻,正是出自李友邦之手。其中,“复”指的是光复,“疆”就是指台湾。时光倒回至抗战时期,义勇队每个队员臂章上都印有“复疆”二字,“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意志融进了骨子里。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

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

9月3日,大陆将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阅兵等纪念活动,将邀请国民党抗日老兵,以及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华侨华人到现场观礼。

“抗战是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理应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守护。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就是为了守护和筑牢这份历史记忆,把两岸同胞并肩战斗的英勇事迹、共御外侮的抗战故事讲好,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力量。”李向群说。

如何讲好抗战故事,把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唤醒台湾社会的真实历史记忆,是两岸面临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蓝博洲频繁往返两岸,忙着操持一件事——“反殖民与台湾光复——日据时期台湾历史图文展”。他希望通过展览恢复台湾的历史记忆,把被“台独”分裂势力歪曲的历史纠正过来,让两岸同胞认识1895年以来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光荣历史,从而进一步凝聚台湾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中国心。

“前后办了将近50场,社会反响很好,但我个人力量有限,眼下我们在岛内面临不少困难,希望有更多两岸的热心人士加入进来,一起把这个展延续下去。”蓝博洲呼吁。

叶荣钟留下的著述,成为叶蔚南讲抗战故事的天然素材。“不止我父亲,日据时期台湾很多有觉悟的知识分子,他们‘没有国哪有家’的祖国意识和爱国情怀,还有那些藏在文字里的抗日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播。”受父辈影响,提笔写作的叶蔚南决心把两岸抗战史续写下去,让年轻一代勿忘历史。

让抗战精神的种子在青少年心里扎根,一直是李向群关注的重点,这几年,他通过写书、拍纪录片等,带领中小学生触摸闽台抗战的历史事实,感悟抗战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概括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科学内涵,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两岸同胞的宝贵财富,也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鲜活的素材。”在李向群看来,闽台抗战的厚重历史,以及台胞在福建浴血奋战的动人篇章,深刻阐释了伟大抗战精神。

一段段血与火的历史,见证了台湾同胞始终把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见证了两岸人民始终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也印证了“国家好,民族好,台湾才会好”。台湾光复是抗战胜利的重要成果,也是两岸同胞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事实,不容歪曲,也无法掩盖。牢记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不忘战争,是为了维护和平,让两岸的子孙后代永享幸福与安宁。

闽台会客厅

讲好闽台抗战故事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不久前,保存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南平市档案馆和武夷山市档案馆的《台湾义勇队档案》,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引发两岸民众广泛关注,也让档案背后的闽台抗战故事为更多人所熟知。这些档案以确凿的物证,还原了闽台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历史,佐证了福建是两岸同胞共同抗战的主要活动基地,更有力地证明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两岸同胞命运与共的客观事实。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闽台儿女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以血肉之躯、铮铮铁骨奋勇抗战,在大江南北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为全民族抗战作出重要贡献,也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李友邦、谢东闵、丘念台、吴思汉、李应章、林正亨等台湾同胞,台湾义勇队、台湾少年团、东区服务队、“抗日复土总同盟”等众多英雄群体,正是两岸同胞在大陆共同抗战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休戚与共、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在福建这片红土地上,面对侵略与压迫,闽台儿女以同胞亲情奋起抗战,在救亡图存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闽台抗战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记忆。

讲好闽台抗战故事,是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台湾同胞在抗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因此,和平年代的今天,闽台应携手讲好包括台湾义勇队在内的两岸抗战故事,共享史料、共写史书,通过展览、宣讲、快闪、影视、新媒体产品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历史人物和抗战故事“活”起来,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守护并筑牢共同的抗战历史记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闽台抗战的历史深刻昭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也是两岸同胞并肩战斗、捍卫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支柱。无论是“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保卫祖国,收复台湾”的呐喊,还是台湾义勇队等谱写的山河壮歌,无不说明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再次证明了国家好、民族好,台湾才会好的大道至理。故而,闽台应挖掘好、运用好永安抗战遗址群、台湾义勇队档案、台湾抗日志士摩崖石刻等资源,结合研学教育、寻访参观、拍摄纪录片、创作舞台剧等多种形式,邀请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少年走进福建,追寻台湾先烈的抗战足迹,强化闽台抗战历史记忆,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承抗战精神,增进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当前,福建正在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闽台同胞更要牢记历史,同心同行谋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

警句

福建日报记者 刘深魁 整理

蓝博洲(台湾知名作家、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1937年前,台湾的抗日运动都是孤立无援的,无一不被日本侵略者残酷镇压。直到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台湾人才真正看到了希望,那就是和祖国一起抗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

●民进党当局现在大搞“去中国化”、捏造“台独史观”,妄图利用篡改的历史教材割断两岸联结,毒害年轻一代。要反驳“台独”分子的倒行逆施,就要把包括两岸同胞共同抗战在内的史实讲出来,唤醒台湾社会的真实历史记忆,增进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

●没有国,哪有家。历史告诉我们,台湾之所以会成为日本的殖民地,恰恰是因为祖国的衰弱,任由帝国主义列强欺负。今天岛内有句话叫“台湾人要有出头天”,只有祖国强大了,台湾人才会有出头天,台湾是离不开祖国这个大家庭的。

●我孤独也不孤独。我孤独,是因为在台湾社会走这条路的人寥寥无几;我不孤独,是因为我们走的路是对的。

●我的最终目标是国家统一,希望通过我的写作和行动,还原历史真相,找回那些被“台独”分裂势力掩盖的抗战历史记忆,让台湾社会和两岸变得更好。

叶蔚南(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

●赖清德不承认台湾光复,因为台湾光复的背后是台湾回归祖国,那势必要与中国联系,这样就会影响他的“台独”图谋。

●赖清德去祭拜八田与一,这是最荒诞可耻的事情。这种行径是背叛民族、认贼作父、数典忘祖。

●台湾抗日志士的祖国意识和爱国情怀,是在血脉共鸣中产生的。因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

李向群(福建文史专家、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台湾同胞英勇抗日的史实,体现了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民族气节。

●台湾少年团最小的年龄只有7岁,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但身逢国破家亡的乱世,也毅然挺身而出,令人动容。

●台湾义勇队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台湾同胞组织起来,号召大家“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

●从抗日志士身上,我们看到一种民族的情怀、民族的大义。这是凝聚我们中华民族的无形力量,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 

扫一扫,看更多报道

责任编辑:周冬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