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我国首次记录到“蝶中皇后”卵粒野外孵化全程
www.fjsen.com 2025-09-01 22:59:00 张辉 来源:东南网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黄雅琼 文/图)1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布了一段金斑喙凤蝶野外孵化视频,呈现了卵粒发育、幼虫破壳而出等全过程。随着“最后一块拼图”补齐,福建在全国首先完成对金斑喙凤蝶完整生活史的影像记录。

金斑喙凤蝶卵粒

微距镜头下,深山含笑叶片上,金斑喙凤蝶卵粒毫发毕现:发育至后期时,卵壳呈半透明,透光可见发育良好的幼虫时而静止、时而蠕动,隐约可见其深黑色的头部。随后,它以大颚咬开卵壳,破壳而出,一口一口将卵壳啃食殆尽——这是幼虫孵化后的第一餐。

金斑喙凤蝶幼虫孵化后第一次大快朵颐

这是国内昆虫研究者多年来求而难得的珍贵影像。

“金斑喙凤蝶是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一,也是我国蝶类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因绚丽的外表被誉为‘蝶中皇后’。”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高级工程师李文周说,金斑喙凤蝶对栖息环境要求严格,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或热带海拔1000米左右的溪谷地带,依赖特定的寄主植物和蜜源植物。

作为东亚大陆特有的蝶种,金斑喙凤蝶主要在我国福建、江西、浙江、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有少量分布地点,并且呈现间断分布。一年两代当中,除了雄蝶攻顶的习性在短暂时间内较易被观察到,人们对其详细的生活习性、种群分布、起源进化等知之甚少。近年来,戴云山保护区科研工作者化身“追蝶人”,试图揭开这一珍稀物种的神秘面纱。去年,他们发布金斑喙凤蝶生活史纪录片,在国内首次通过影像,较完整地记录了金斑喙凤蝶从卵粒孵化,到幼虫换龄、结蛹,再到羽化成蝶、追峰、嬉戏、吸水、觅食、繁殖的一生。

金斑喙凤蝶幼虫

遗憾的是,该纪录片仅有卵粒和幼虫孵化后的画面,卵粒如何发育、卵内有哪些变化、幼虫如何破壳而出,不得而知。为了填补空白,“追蝶人”继续绿野寻踪之旅。

“这是发现之旅,也是风尘苦旅。”李文周说,雌蝶交配后,普遍将卵产在动辄二三十米高的寄主植物叶片上,通常一片叶子只产一枚卵,卵和卵之间分布极为分散。为此,他们架设云梯车观测,云梯车到不了的地方就系安全绳攀爬上树。精准定位到卵粒后,就要全天候不间断地拍摄记录。金斑喙凤蝶卵粒直径仅约2毫米,为了尽可能捕捉内部细节,科研人员还特制了专用聚光灯。

8月下旬以来,戴云山保护区科研团队共发现了32个卵粒。但它们并非都能有机会孵化成幼虫,大部分遭遇天敌寄生蜂蚕食,只留下空壳。李文周表示,卵寄生蜂是影响金斑喙凤蝶野外种群数量变动的关键因子之一。最终,科研人员共记录到9个卵粒的完整孵化过程,孵化成功率不到30%。即便成功孵化,它们接下来在幼虫期、蛹期、成虫期依然危机重重,随时可能遭遇其他天敌。

揭秘完整生活史,仅仅是金斑喙凤蝶保护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实施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5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及其栖息地抢救性保护,金斑喙凤蝶在列。记者从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获悉,福建将继续推动深入开展金斑喙凤蝶生物学、生态学和致危机理等研究,建立健全资源档案,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珍稀昆虫的意识。今年,福建还将《戴云山保护区金斑喙凤蝶生活史生态与线粒体基因组保护遗传学研究》列为福建省林业科技项目。该项目为期2年,计划通过金斑喙凤蝶生活史研究、寄生生物学研究、线粒体基因组保护遗传学研究等3大方向,为该物种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未来人工复育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责任编辑:蔡秀明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