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上展示了台湾雾峰林家“上阵父子兵”的故事。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东南网9月2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8月30日,在福州台湾会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台湾光复80周年图片展上,一则“上阵父子兵”的图文故事,引得众多台胞驻足凝视。
这则故事的主角,正是台湾雾峰林家后人林祖密和林正亨父子,他们为了民族自由解放和台湾回归祖国,奉献了热血和生命。在百年间,林家三代人,历经清末、辛亥革命、抗战胜利及新中国成立,他们的人生轨迹,正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他们的坎坷经历,深刻印证了百年来两岸命运的休戚与共。
家风铸魂:从闽南祖地到台湾雾峰的家国基因
雾峰林家的根在福建漳州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清代乾隆年间,林家先祖迁居台湾彰化,后定居台中雾峰,逐渐成为当地望族,被誉为“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湾世家”。
林朝栋。
第六代林朝栋曾参与中法战争台湾基隆之战,击败法军。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让台湾,他组织抗日义军北援,台北失陷后驻守彰化,后奉旨返大陆,病逝于上海。临终前,他留下遗命:“台湾在我任内丢失,家人一定要收复台湾!”
恢复中国国籍的文件。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这份遗志深深烙印在林朝栋之子林祖密心中。1878年出生的林祖密,自幼听闻先辈抗侮故事,爱国种子早早埋下。1904年,他不愿受日本殖民统治,放弃台湾庞大产业,借奔丧举家迁回大陆,定居厦门鼓浪屿。1913年,他撤销日本国籍,成为辛亥革命后首位恢复中国国籍的台胞。
林祖密戎装照。
林祖密全力投身救国事业,秘密资助岛内义勇军抗日,支持罗福星领导的苗栗起义、张火炉领导的南投大湖事件、余清芳领导的噍吧哖起义。他深知实业强国,斥巨资在漳州、龙岩等地开办垦牧公司、疏河公司与牧场;多次变卖田产支持孙中山革命,被委任为闽南国民革命军司令,后升任大元帅府参军,成为国民革命军中首位台湾籍将军。
林祖密被委任为闽南国民革命军司令。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林祖密返闽省亲时遭反动军阀杀害。妻儿迫于生计,回到台湾雾峰老家。
林正亨与妻儿合影。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林祖密育有9子6女,家庭教育中常告诫子女:“有国才有台,爱台先爱国。”1915年生于厦门鼓浪屿的林正亨是其第五子。父亲牺牲时,他正在厦门美术专科学校就读。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目睹日军践踏祖国大地,他毅然放下画笔,报考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前身为黄埔军校)。
林正亨的妹妹林双盼1918年出生,随母亲回台湾后,亲身体验到亡国奴的屈辱。1936年秋,她约家中姐妹四人离家赴大陆,临行前姐姐们退缩,唯有她收拾简单行李独自启程。到大陆后,在亲人帮助下进入南京东方中学学习。
浴血抗争:林家儿女的抗日救国路
军校毕业后,林正亨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军军部任见习官。1940年,他随部队赴广西昆仑关对日作战,在寄给家人的照片背面写下誓言:“饥餐倭奴肉,渴饮倭奴血,砍下日寇头颅当球踢!”
林正亨与战友合影。东南网记者 卢金福 摄
1944年,林正亨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1945年春的最后一场战役中,部队遭日军疯狂反扑,因寡不敌众,全连官兵几乎壮烈牺牲,林正亨也身负16处重伤。
据林正亨之子林为民讲述,激战一天一夜后弹尽粮绝,林正亨拎起步枪与敌人拼杀,独自与8名日军拼刺刀。刺倒数名敌人后,他被马刀砍伤脸部,两手腕骨头外露,背后中刺刀、胸前中子弹,随即扑倒在地。“后续部队赶到击溃敌人后,他的一位同学在死尸堆中发现尚有气息的他,将其背至后方医院。他先后接受两次大手术,住院共4个月。”
九死一生的林正亨虽保住性命,却落下残疾,回到重庆。1945年10月,得知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消息,林正亨用伤残的双手给母亲写家书:“台湾的收复,父亲生平的遗志可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字里行间,满是对家国的赤诚与欣慰。
哥哥在前线浴血,妹妹林双盼也在后方为抗日奔走。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南京城内群情激昂。她和同学们放下书本,加入南京学生抗日救援会,走遍大街小巷宣传抗日,组织民众开展防空教育与演练;为直接支援前线,还报名进入后方医院救护伤员。
林双盼之女林力讲述:“小姑娘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嫌脏,细心为伤员清理伤口、擦干血渍,还耐心安慰,宣传抗日形势,鼓励他们养好伤再上前线。”
南京大屠杀前夕,林双盼经历了生死考验:哥哥姐姐随校、随部队转移,她独自在南京寻找亲人时,街上已是残垣断壁,城门挤满逃难人群。傍晚借宿学校的她,当夜随人群逃出南京,次日城门被封锁,日军随即开始大屠杀。死里逃生的她,后辗转至贵州铜仁学习,在当地“读书会”中接触进步书籍,受到革命启蒙。
林正亨和林双盼合照。
满怀爱国热情的林双盼,最终奔赴重庆找到共产党,为纪念这段“新生”,改名为林冈。在重庆,她先在妇女难民服务队工作,后调至塔斯社驻重庆分社任记者,还引导哥哥林正亨加入革命队伍,成为并肩战斗的同志。
1946年,林正亨以秘密党员身份回台从事革命活动。1950年,他英勇牺牲,1983年被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林双盼则在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市一中学校长,为祖国文化、教育事业奉献心力,晚年在北京颐养天年。自18岁投身革命后,她再未回到台湾,却始终牵挂家乡,2010年辞世前仍期盼两岸早日统一。
记忆永续:两岸共传的精神火炬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如今,雾峰林家的爱国精神,正通过两岸的共同努力,代代传承、熠熠生辉。
林家祖宅“思永楼”已焕然一新。
在雾峰林家祖籍地漳州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曾残垣断壁的林家祖宅“思永楼”已焕然一新,成为平和县迁台记忆展示中心。该中心于去年12月揭牌,空中俯瞰呈“回”字形结构,象征“心灵的归属”,期许更多台湾宗亲“回家看看”。
五寨乡党委宣传委员林景荣介绍,中心已累计接待上级调研、游客观光近万人次,其中11批次181人次港澳台同胞到访,有力推动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与情感认同。
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吸引学生参观。
今年6月,“誓不臣倭——台胞家族抗日救亡历史图文展”在展示中心启动,特别设置雾峰林家专题展区,集中展示其“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湾世家”的抗日事迹与家族传承。
60多岁的雾峰林家后人林铭聪,多次携妻女到访平和,还捐赠了族谱、书籍、图片等大量“迁台记忆”档案资料。“不容青史尽成灰,不信族魂唤不回!”他表示,家族以“忠、孝”传家,是代代传承、忠勇爱国的家族,呼吁两岸同胞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促两岸未来。
在台湾,雾峰林家后人也以自身方式传承记忆。早在2007年,林光辉便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成员涵盖数十个台湾抗日家族。多年来,他们奔走两岸,举办图文展、追思会、座谈会等活动,讲述台湾同胞抗日事迹,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讲述家族故事是我的使命,若不讲述,这段历史终将被埋没。”林光辉认为,雾峰林家的抗日史,不仅是家族史,更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两岸一家”的最好见证。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五寨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