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还未降临,福州安泰楼的外摆区已被第一批热情的食客围住。从富丽堂皇的宴会厅到街头的简易摊位,老字号正在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开辟“新战场”。
图源:聚春园安泰楼餐饮
近期,福建多个地市老字号酒店纷纷加入摆摊这一阵营。从实际经营成效来看,这些老字号酒店的摆摊尝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果。
漳州宾馆以“闽南古早味”为核心定位打造摊位,推出卤料、捞汁海鲜、特色糕点等品类,单品价格区间控制在6元至38元。摆摊首日虽遭遇强降雨天气,700余份产品仍在1小时内售罄。
漳州宾馆的摊位上摆满了丰富的菜品
聚春园摊位以中老年人为主要购买力。不仅荔枝肉、糟鳗、醉排骨等经典福州菜广受好评,就连凉拌黄瓜也在短时间内被抢购一空。热闹的人群、扑鼻的香味,还有那站在高处“观战”的食客,成了福州东街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老字号酒店摆摊,看似是品牌从高端场所“降维”的无奈之举,实则是一场深思熟虑的“精准出击”。他们不再被动等待顾客上门,而是将摊位嵌入目标客群通勤、买菜、路过的生活动线中。通过“接地气”的方式,解决大众生活中“今天吃什么”的日常痛点,高效捕获最有可能消费的客群——寻求便捷和优质菜品的上班族、附近居民及来往行人。品质与味道口口相传,带动顾客在正餐时间点入店消费。而从营销角度看,摆摊是品牌优势的一次精准释放。摊位前聚集的人群,自然地成了“广告牌”,瞬间消除潜在顾客“贵、有距离感”的心理壁垒。
然而,摆摊终究是“流量入口”,老字号酒店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实现长期转型。当新鲜感褪去,消费行为将趋于理性,顾客自然会以衡量正规餐厅的尺度来评判这些出自酒店的摆摊菜品。口味的稳定性、定价的合理性、出餐流程的效率等等,都是酒店需要面对的问题。
老字号酒店如何长久不衰?既要保持传统工艺的精髓,又要适应现代消费的需求。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老字号的华丽转身中寻找答案。
作为厦门本土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亚珠已历经四十余年沉淀。“以传承致敬经典,以灵感致意创新”是亚珠的新品牌定位。亚珠以双轨策略实现差异化市场覆盖,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一面坚守“平民烟火”,通过外摆地摊延续亲民实惠的本真味道;一面大胆突破,迎合中青年客群的消费习惯,反向入驻商场,打造中高端用餐空间。
打开朴朴超市电商平台,聚春园产品映入眼帘。传统佛跳墙、经典烧肉粽、风味手工线面……一系列真空包装菜品热销中。数据显示,聚春园肉包、荔枝肉的商品评价均超10万条,芋泥评价超6万条……除此之外,聚春园还开通了“云上聚春园”微信小程序,探索更多元的发展路径。
在酒店行业老字号积极求变的同时,其他领域的老字号品牌也在市场浪潮中探索创新路径,推动品牌转型升级。
今年7月,“和美莆田 品味涵江”涵江推介周活动在北京福建大厦举办。方家铺子的“新”故事在这里徐徐展开……
“和美莆田 品味涵江”北京福建会客厅涵江推介周活动,首都市民在参加展会。林爱玲 摄
源自涵江、曾靠着一颗兴化桂圆闻名全国的百年老字号——方家铺子,以科技赋能推动传统滋补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除了冲泡银耳羹、鲜炖燕窝等即食类产品,方家铺子还自主研发了升级版“AI养生问问”智能终端系统。用户可通过该系统进行舌诊、脉诊和多轮交互式问诊,并生成专属健康评估报告以及匹配的体质茶饮、个性化滋补方案。
老字号的创新转型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实践,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新”故事。这些故事里,有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有品质与价格的考量,更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老字号的未来,或许就藏在这市井烟火与人情味之中……
福建日报社全媒体传播中心出品
资料/图片来源:福建日报、厦门晚报、闽南日报、闽侯县融媒体中心、涵江时讯、中国新闻网、吃喝玩乐福州、聚春园安泰楼餐饮
记者:林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