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人民网关注福州:南鲍北养,丰盈“蓝色粮仓”

2025-09-04 17:31:12 作者: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到了,准备好下船喽。”

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后湾村码头登船,航程不到半小时,船靠上了蓝白塑胶渔排,鲍鱼养殖户吴永寿一边将缆绳抛给海上鲍鱼养殖场的养殖工人把船锚定,一边转过头提醒记者。

入秋,依旧炎热。晌午,湛蓝的天空与海面连成一线,炙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浮着”的养殖场随着海浪时轻时重地晃动,养殖工人们在上面却如履平地。

见着来人,一位养殖工人疾步向船边走来。只见他熟练地从离船最近的“方格”里拖拽出一个吊养在水下的鲍鱼笼,然后随手打开。网箱里,一个个四分之一手掌大小的鲍鱼正静静地“趴”在箱底或箱壁上。

“这鲍鱼看着好像不太大?”跟想象中手掌大小的鲍鱼有不小差距,记者将疑问脱口而出。

“这是今年春天才撒下的苗,日子不长呢。”吴永寿解释,“还有就是,大部分鲍鱼都运到山东‘避暑’了。”

鲍鱼为啥还要“避暑”?

“一来四五月份起,随着气温升高,我们这儿的海水温度(对鲍鱼来说)太高了;二来春季这块水域容易有赤潮,夏季又有台风,鲍鱼就不好养活,死亡率很高。所以要把鲍鱼‘往北迁’,等到10月份北方天气冷了,再迁回来。”

从海里捞起鲍鱼笼,搬运到活水运输船边,再吊装到船舱,随后启程向北……每年4月下旬,还没入夏,吴永寿就开始在福建、山东两地跑,张罗这趟“避暑之旅”,要一直忙活到6月份。

从福建连江到山东荣成,路上需要80个小时左右,每一只鲍鱼都努力克服“舟车劳顿”,安然无恙地度过这场海上“千里行”,在荣成海域安下“新家”。

“咋会想着把鲍鱼运那么远?”记者好奇。

“说起来有些年头了。”20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吴永寿在山东偶然发现鲍鱼在当地过冬“不长个头”、死亡率又高,突发奇想地用泡沫箱拉了一些鲍鱼到连江养,收成竟然比在山东好得多。

“娇贵”的鲍鱼,怕冷又怕热。没过几年,已经在连江规模化养殖的吴永寿发现,自家的鲍鱼一到夏天存活率就低,于是来了把“逆向思维”——既然鲍鱼能来南方“过冬”,为什么不能夏天去北方“避暑”?

第一个夏天,吴永寿用活水车运过去一批鲍鱼,存活率在八成以上,相比在当地的存活率很是可观。尝到甜头后,连江鲍鱼的“度假”之旅“年年有约”。

前些年,想着陆运赶不上海运,吴永寿“升级”了装备,和船舶公司合作研发了两艘活水船,支撑起了浩浩荡荡的“南鲍北养”工程。

用船把上万吨鲍鱼运往千里外的山东,这听起来是个不小的工程,划不划算?

吴永寿现场给记者算了笔账:5月份前后,一笼鲍鱼大概有15斤,如果养在连江,等到10月份收获的时候,一笼可能只剩十斤左右;而同个周期,若在山东养殖,一笼能长到二十几斤。虽然每公斤运输成本增加了4元左右,但投入产出比依然相当可观。

在过去五年,吴永寿的“好点子”被越来越多乡亲认可:连江县300多户养殖户复制了同样的模式;占全县鲍鱼养殖总产量近30%;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预计利润可增加近亿元。单是今年,连江就有2万吨的鲍鱼到北方“避暑”,预计到今年10月,可以收获3万吨鲍鱼。

边看边聊,时间过得飞快。过了晌午,日头更大,记者一行乘船返程。回程路上,提起过去几年的变化,吴永寿说自己的鲍鱼生意有起有落,不过因为一件事,他慢慢放平了心态。

啥事?吴永寿咧嘴一笑:“三年前儿子接班了,现在是他‘当家’。”

吴永寿虽然“退居二线”,但依然闲不下来,还是一趟一趟往外跑。前不久,他跑去山东荣成周边海域“考察考察”,盘算着开辟一个新的海域,给连江鲍鱼找更多“新家”。刚回福建,他就又“钻”进加工厂帮鲍鱼“找口粮”,想着用海带“饼干”替代新鲜海带,这样鲍鱼养殖的成本就能更稳定。

“降成本、提质量、增产量,我现在就忙活这三件事。”吴永寿掰着指头笑着说。

正聊着,路过岸边一处不起眼的矮房,吴永寿指着说:“三十多年前,最早就是在这栋房子——福州市海珍品基地,诞生了福州第一粒人工养殖的鲍鱼。”

连江县是中国第二水产大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创新的养殖模式,2024年,该县渔业产值达302.06亿元,连续5年位居全国县级第一。其中,鲍鱼产量达5.93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鲍鱼早已成为连江打造“海上福州”的新名片。

时下,连江的鲍鱼还在山东安然“度假”,再过两个月,秋高气爽时,“鲍鱼们”将会回迁南方“过冬”。到时,这片“蓝色良田”,又将迎来新一轮耕海……(林晓丽 杨灏昱 叶青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