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闽籍将军
他是坚毅顽强的战士
是优秀的宣传工作者
从写标语、发传单、画漫画
说快板、教唱歌、编短剧
到主持报纸编辑出版工作
他不辞辛劳、不舍昼夜
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宣传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他就是李兆炳将军
李兆炳(1909—1992),福建漳州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红色报刊阵地的多才编辑
1937年8月,李兆炳调到八路军后方政治部工作。由于当时留守的部队比较分散,宣传教育难以开展。李兆炳建议创办《烽火报》,既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与统一战线的政策,又加强上下联系。《烽火报》创办后,李兆炳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因为人手不足,《烽火报》不定期出版,一周最少出1期,多时出到2至3期。
1937年12月,八路军留守兵团成立,李兆炳任兵团宣传部部长。此时,宣传部人手增多,《烽火报》由油印改为铅印,版面也增加了,拆分为干部版与战士版。战士版主要反映连队情况,表扬好人好事。干部版则刊登一些总结性的简短理论文章,或由司令部、参谋处提供的军事教育材料及战术、战例等。《烽火报》办得生动、活泼,每期都有木刻插图,许多中央首长为该报题词,在干部、战士中反响很好。
李兆炳主编的《烽火报》
《留守兵团进行曲》的作词者
1939年,冼星海住到了留守兵团的“烽火剧社”,集中精力为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谱曲。李兆炳尽力安排好冼星海的生活,为他作曲提供良好的环境。冼星海建议李兆炳在烽火剧社里组织一支乐队。李兆炳采纳了建议。虽然乐器不足,但他们因陋就简,甚至自己制作土洋结合的乐器,真的把乐队组织了起来。冼星海谱写每一个《黄河大合唱》乐章,都是在这个乐队试奏的。冼星海亲自指挥,边听边改,最后完成了悲壮、雄浑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在鲁艺大礼堂第一次公演后,李兆炳策马回到住处,久久未能平静激动的心情,便挥笔写下了一首歌词:“黄河波涛在奔腾,塞外狂风在怒啸,敌人的铁蹄踏遍了我华北、西北,抗日的烽火已在燃烧......”第二天,李兆炳把歌词送给冼星海,冼星海十分高兴,很快谱出了曲子。这首歌便是《八路军留守兵团进行曲》。
《八路军留守兵团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