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锂电车里湾园区标准化厂房及配套设施工程正火热建设中。褚子强 摄
东南网9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陈雅芳 陈秀静 魏知秋)8月初,宁德时代与时代电服、神州租车、招银金租在宁德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方携手共建租车行业换电生态,将引入超10万台换电车辆;
8月底,古田县工业园区“益企暖心服务站”揭牌成立,这是“晨巡晚议”工作机制的有效延伸,将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9月初,寿宁县清源乡韶托村灵芝林下仿野生基地迎来丰收。农户们穿梭林间,忙着采摘、晾晒、装筐、搬运,山林浸透着丰收的喜悦;
……
这是闽东大地发展潮涌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走进这片热土,从项目建设、外贸进出口、文旅经济、乡村振兴等横截面,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宁德的奋斗之姿。
项目“拔节生长”
开挖、支护、仰拱、二衬……走进福安市湾坞半岛北环路贯通工程赤沙隧道项目现场,工人们正鏖战高温,加紧隧洞作业。“按照目前每天的挖洞速度,预计明年7月贯通。”隧道项目部副经理韩德才介绍,软基处理已完成43%,路基填注完成17.4%,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成路基填注。
随着湾坞半岛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效应凸显,越来越多不锈钢上下游企业和产业延链补链项目落户湾坞,原有连接半岛东西两侧的隧洞枢纽——鲤鱼顶隧道,已无法满足交通运输发展需求。当前在建的赤沙隧道全长2.3公里,起点位于湾坞半岛西侧,穿越半山、畲家山,终于湾坞半岛东侧,建成后对促进沿线企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以及便利周边的沙湾等村子的群众生产出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贯通后,从赤塘村到沙湾村,车程将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优化湾坞半岛交通路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支撑。”韩德才说,下一阶段项目部将优化施工组织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施工工程建设进度。
赤沙隧道建设,将为湾坞半岛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打通“黄金通道”。而在下白石镇,如火如荼推进中的国道G228线英平至白招段公路工程,将有效串联起福安白马港区与周边漳湾临港工业区的产业带,推动交旅融合发展,形成亮丽的滨海风景线。
据介绍,国道G228线英平至白招段公路工程总投资约6.54亿元,线路涵盖小梨、斗门头、下白石、亨里、白招5个村,全长3.983公里,采用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其中控制性工程下白石隧道长达2.277公里。今年初以来,在施工各方努力下,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水泥搅拌桩共计35万延米,已全部完成;隧道掘进已完成超50%进尺,截至7月,已完成年度目标的70%以上。”中交二航局福安G228项目部生产副经理杨地说。
目前,项目部正集中人员和机械,推动下白石隧道建设,并同步展开路基、桥梁施工,力争年底完成隧道贯通85%以上、路基填筑全部完成的目标,为明年路面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进出口4个洞同时施工,投入机械设备50余台(套),每天300余人扎在现场,24小时换班作业。”杨地介绍说。
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初以来,宁德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离不开项目建设的有力支撑。上半年,当地33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95.3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1.64%,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外贸持续向好
随着霞浦县与意大利卡利亚里市友好关系的持续深化,两地经贸合作实现重大突破。8月19日,一批自意大利进口的葡萄酒顺利运抵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标志着霞浦县首单意大利进口葡萄酒业务正式落地,这也是“中意霞浦”经贸合作迈向实质化的重要一步。
8月19日下午,装载意大利原产葡萄酒的冷链运输车辆平稳驶入宁德保税物流中心,并顺利完成报关清关手续。意大利葡萄酒、皮具等优质消费品在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霞浦县积极把握国际合作机遇,此次进口葡萄酒项目被视为双方深化经贸往来的“探路石”和“试单工程”。
霞浦县贸促会会长、商务局局长薛克俊说:“以2025年中意建交55周年为契机,自今年2月霞浦与卡利亚里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以来,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已成为我县对外工作的重点。贸促和商务系统将全程跟踪此类项目的落地,提供政策解读、流程协调等一站式服务,为未来更多元领域的进出口实践积累经验,助力霞浦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霞浦县海投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汤晖透露:“本次进口试点意在探测市场对意大利高端产品的反响。我们正与意大利相关行政机构及佩斯卡拉世贸中心紧密沟通,计划借助‘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这一重要平台,集中展示‘中意霞浦’合作成果,进一步提升项目能见度和合作层次。”
本批葡萄酒的进口,不仅是霞浦与意大利合作的首个酒类贸易项目,也是宁德保税物流中心(B型)首次开展进口葡萄酒业务,显示出该中心在国际业务拓展和品类多元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宁德交投国际物流事业部负责人叶任堃信心十足地说:“下一步,中心将推进两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强化与霞浦、福鼎等周边区域的物流协同,增强民生消费品的保税供应链服务能力;二是持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稳定新能源材料等大宗货物业务的同时,积极培育进口食品、日用品等高潜力品类,构建更加完备和韧性的区域供应链体系。”
霞浦县有关方面表示,将以此次进口合作为起点,继续拓宽与意大利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的深度交流,推动友城关系走实走深,打造中外地方合作典范。
从霞浦县首单意大利进口葡萄酒业务正式落地,可以管窥宁德经济的亮眼表现。
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宁德市外向型经济韧性十足。据福州海关统计,上半年,该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787.3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出口548.6亿元,增长28.5%;进口238.8亿元,增长12.3%。
从出口商品结构看,以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商品发挥了突出的支撑作用。今年上半年,宁德市出口“新三样”商品增长44.4%,其中锂离子蓄电池出口450.3亿元,同比增长44.5%,占宁德市外贸出口总值的82.1%,凸显“宁德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乡村“各美其美”
茂林修竹、清流潺潺。夏末,在福安市上白石镇白石坂村,微风中弥漫着馥郁的果香。“桃园山灶”甜品屋内,“95后”返乡创业青年蔡昕炜忙着为游客制作甜品。这家融合都市甜品文化与浓浓乡土风情的“村潮”小店,已成为众多游客驱车到白石坂寻觅自然的好去处。
吸引蔡昕炜回乡创业的是家乡的那片桃林和游客量,“家门口的桃园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摘桃,他们之前普遍反映,村里没有吃饭和休闲的地方”。基于在外闯荡两年的工作经验,她毅然回到家乡,开起农家乐和糖水铺。
山清水秀,生态资源和农业观光资源丰富,加之距福安城区仅半小时车程,白石坂村成为许多市民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后花园”。近年来,上白石镇紧扣“耕读文化 山乡白石”定位,以交溪生态为基底,以白石坂产业园为核心主轴,深度联动财洪机面产业园、登科巷耕读文化、占西坑众创空间等地点,精心打造乡村一日游精品环线。该镇还辅以政策扶持,吸引有志青年返乡创业,为乡土资源开发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意与活力。
望着村里来来往往的游客,白石坂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叶锦华喜上眉梢——村里的桃子、阳光玫瑰品质好,既能让游客在桃园里体验农耕乐趣,进葡萄园采摘新鲜果子,助力优质农产品打响名气,又能吸引能人回村,发展新业态,促进农旅融合。
随着客流量增加,上白石镇许多返乡创业青年瞄准农家乐、露营基地等新业态,联动周边农户打造特色旅游经济圈,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一体化体验。蔡昕炜计划着拓展“桃园山灶”的经营业务,“增设‘村咖’、民宿,擦亮白石坂村的文化旅游名片,撬动乡村消费”。
踏入福建澄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山苍子种植基地,连片的山苍子树挂满果实,农户穿梭林间,有条不紊地采摘成熟果实,一幅“靠山吃山、硕果增收”的图景在眼前铺展。
屏南县野生山苍子资源丰富,以往由于缺乏系统开发,未能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如今,在屏南县委、县政府统筹推动下,福建澄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耕特色资源,逐步构建起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完整链条,让曾藏于深山的“野果”变身致富“金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宁德广袤乡村,生态优势正转化为发展优势,焕然一新的村庄正以崭新姿态喜迎八方游客。从“留量”到“增量”,从“生态美”到“共同富”,宁德正以山河为卷,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旅游风生水起
“每年都来这儿,24℃的风一吹,整个人都清爽了,今年特意带父母一起来。”温州游客张然的话,道出了许多“回头客”对周宁的偏爱。
作为福建省海拔最高的县城,周宁素有“天然空调城”的美誉。今年7月,中国气象局发布全国16条避暑旅游路线,周宁位列其中。
走进周宁县浦源镇紫云村,游客或在房车旁搭起天幕品茶闲谈,或围坐草坪畅享山间闲暇,俨然一幅恬淡的消夏图景。
“每年7月至10月是旅游旺季,村里短租游客络绎不绝,其中租住3个月的游客占比最高。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村民年增收6000元至2万元不等,云端古村正迸发出强劲动能。”紫云村党支部书记郑财登说。
在传统避暑资源基础上,周宁县不断创新文旅产品,推出24景、24式、24味、24菜、24鲤等系列产品,推动旅游从单纯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
不断推陈出新的旅游项目,让避暑不再局限于“躲高温”,而是扩展为多元立体的深度体验。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更为每一段清凉之旅注入安心与惬意。
正午时分,周宁宾馆的云居餐厅逐渐热闹起来。作为周宁新增的旅居便民食堂,云居餐厅从承接中高档宴会、聚餐的餐饮场所转型成了主打用餐环境好、价格亲民的便民食堂,向游客与当地居民开放。
“荤素搭配,20元管饱,比景区、餐馆实惠多了。”来自福州的“老候鸟”林志明满意地说。作为连续9年来周宁避暑的常客,他深切感受到当地服务的提质升级。食堂采用自助餐形式,32道地方特色菜轮换供应,日均接待游客近200人次。
“我们调研发现,不少游客尤其是长期避暑的‘候鸟式’游客,希望有更加实惠的用餐选择。”周宁县工信局副局长许炎介绍,周宁整合资源,以经典餐馆、机关食堂、乡镇食堂为主体,打造“旅居食堂”,推出多款定制套餐,既解决游客用餐难题,又延长了消费链条。
为提升游客体验,今年,周宁县推出文旅促消费八条措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推出了一揽子实实在在的服务措施,让游客收获“宾至如归”的体验感。
政策红利的释放远不止于此:着眼优化“入城、进村、到景区”无缝接驳的旅游交通网络,实行火车站旅客接驳优惠、拓展社区巴士服务范围,新增景区摆渡专线、延长停车场免费时长等优惠措施,解决好“快进慢游”的“最后一公里”;丰富沉浸式体验,对旅拍、研学、文艺采风团队给予奖补,让文化“活”起来、游玩“潮”起来……
来自江西的游客张伟在体验夜间公交后感慨道:“去年看完灯光秀还得匆匆步行回城,现在可以悠闲地逛到晚上9点多,夜间公交充分满足我们的交通需求,这才真正有了度假的从容。”
政策精准发力,服务持续加力,让“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入夏以来,宁德接待避暑游客大幅增长。其中,浙江、江苏、广东等周边省份的游客占比持续攀升。
中国锂电之都核心区航拍图 黄玲玲 摄
福鼎时代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刘超超 摄
8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卓越三农·知行”团队走进柘荣县黄柏乡,围绕行政村连片运营开展调研。林国荣 摄
周宁县纯池镇的葡萄园里,工人将成熟的葡萄从藤蔓上剪下。李何颖 摄
位于福安市赛岐镇的福赛·领荟食品产业园正加紧建设。陈雅芳 摄
宁德市蕉城区霍童溪八都—九都河段风景如画。谢书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