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友在“海茶会斗茶中国行”品鉴专区品茶。
东南网9月6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张文奎 文/图)9月5日,在一缕缕清幽的茉莉花茶香中,第五届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节、第四届福州茶叶交易会(以下简称“茶交会”)开幕。年年“茉莉花开”,今年有何不同?记者走进现场一探究竟。
茶文化“潮”起来
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去年福州茉莉花茶产量约2.2万吨,全产业链总产值预计达101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据了解,本届展会设立茉莉花茶专属展区,集中展示福州作为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和主产区的深厚底蕴与创新发展成果。
走进以“窨制千年、茉莉飘香”为主题的茉莉花茶专属展区,一个硕大的盖碗造型装置映入眼帘,“茉莉花海”从盖碗中倾泻而下,视觉效果格外醒目。
展区不仅观赏性强,更注重以体验感传递茉莉花茶文化。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观者对着摄像头摆出创意姿势,工作人员轻触屏幕,十几秒内,一张印有个人影像的专属“茉莉头条”报纸便新鲜出炉。这一趣味互动形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打卡。
“本届茉莉花茶文化节创意打造‘会呼吸的文化展区’,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交互设计,让观众沉浸式感受福州茉莉花茶的诗意与芬芳。”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林健介绍。
展会不仅好玩,而且好吃。走进帮利茶业展区,展台设计宛如酒吧吧台,各式茶饮像啤酒般倒装在玻璃器皿中,参观者轻轻一按阀门,就能品尝到心仪口味的茶品。
“今年是我们首次参展,作为茶产业上游企业,我们致力于从传统制茶工艺中汲取灵感,研发优质餐饮用茶,通过新颖的文化表达形式,让茶走进更多年轻人的生活。”帮利茶业展位现场负责人曹中柱说。
茶交会还设置了“海茶会斗茶中国行”品鉴专区,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斗茶的主角并非专家,而是普通市民茶友。活动现场,市民可盲评茶汤,如自己评选出的茶品名次与专家评选出的结果一致,即可领取一泡样茶。“这种体验太棒了,以前觉得品茶斗茶都是专业人的事,现在这种形式让我觉得茶文化更加可感可触。”市民陈功说。
在茶文旅融合方面,本届活动还推出“福州茶文旅精品线路”,串联三坊七巷、烟台山等城市地标,实现“一节带一城”的文旅联动效应;举办“茉莉花茶文创设计周”“声音博物馆”等五感系列体验活动,让千年茶文化“活”起来、“潮”起来。
“朋友圈”上新
特设海峡两岸“三茶”融合展示馆是今年茶交会的一大特色。展馆精心挑选台湾30家茶叶及茶器具、茶周边企业,带来南投县的冻顶乌龙茶、日月潭红茶,嘉义县的阿里山高山茶,苗栗县、新竹县的东方美人茶等台湾茶相关产品。记者现场看到,台湾茶企不仅带来台湾的茶产品,同时也展示很多大陆的茶产品,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茶文化融合景象。
“我们集中呈现台湾22县市茶产品与文化,通过经贸交流活动增强两岸文化认同与产业协同。”林健介绍。
设置新展馆,迎来新朋友。来自台湾嘉义的台湾育丞茶业制茶厂今年首次参展。该制茶厂负责人林思翰告诉记者:“嘉义县是台湾高山茶的核心代表产区,希望通过本次展会让更多福建茶商、茶客更加了解阿里山的茶文化。”
“台湾生活馆”展位负责人张连胜虽也是首次参展,却与大陆茶产业有着30多年的缘分。“我们销售的普洱茶源自云南,已经做了很多年。茶交会这样的平台非常好,两岸茶叶树种同源、文脉相承,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交流机会。”他说。
茶科技显身手
“三茶”统筹发展,茶科技是重要支撑。随着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无人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茶产业一线。在大疆农业展区,茶商们簇拥着展位负责人陈占源,认真听他讲解大疆T100农业无人飞机的性能。
“这款无人机可应用于农药喷洒、种子播撒、物资吊运等多种作业场景,并支持9分钟快充,能让作业效率翻倍。”陈占源介绍。
现代技术不仅应用于茶产业生产端,在产业终端也大显身手。“我要一个茉莉花茶冰淇淋。”在美质心展区,市民郑晓华话音刚落,工作人员几秒钟内就将一份飘着茉莉花茶香的冰淇淋递到他手中。“口感特别好,完全吃不出茶粉冲泡的粗糙感。”郑晓华说。
美质心展区现场工作人员程明磊介绍:“我们研发的原创茶冰淇淋解决方案,无需提前泡茶,只需将茶冰淇淋粉加水溶解,就能还原鲜茶的香气与风味。”
技术赋能,智慧发展。本届茶交会期间还打造了首届茶叶机械数智化交流会,《基因组育种4.0:从“经验筛选”到“智能设计”》《闽南乌龙茶智能工厂建设实践》《茶业新质生产力——茶叶植物工厂》等系列主题演讲,碰撞出茶叶机械数智化发展的智慧火花。
近年来,福州积极推动提升茶产业标准化水平,支持建设标准化茶园、茉莉花种植基地和智能化生产线;同时,加强关键工艺技术研发,重点突破释香调控、数字化智能窨制等技术,推动加工制造向智能化、精细化转型。
“我们力争到2028年,全市茶园面积稳定保持在18万亩以上,茉莉花茶年产量达到2.2万吨以上,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00亿元。”林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