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汩汩清泉如何流入散落山村
2025-09-06 08:51:3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9月6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林斯乾) 近日,记者走进上杭县临城镇白玉村,只见家家户户都安装了崭新的水龙头,拧开就有清澈的自来水流出。“现在用水喝水都放心!”村民曾纪梅边接水洗菜边说道。除了白玉村,越来越多的上杭乡村用上了好水,村民再也不用为饮水问题发愁。 今年6月,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召开加快推进太湖流域片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培训会议,上杭县就“山区人口稀疏区域小型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及应急保障经验做法”进行交流,是福建省唯一一个在会上交流的县。这是怎么做到的? “三张供水网”破题 长期以来,偏远农村供水是城乡一体化建设难以避开的堵点。上杭是典型的山区县,村庄相对分散,最远的村距县城上百公里,有的村常住人口才几十人。如何让偏远乡村的村民也能用上水备受关注。 在上杭县临城镇的兰地水厂,新扩建的标准化过滤池一字排开,过滤处理后的清水流向上杭千家万户。从原先6万吨/日的供水规模到如今的12万吨/日,兰地水厂供水能力的大幅提升正是上杭县“三张供水网”建设的重要成果。 “城乡供水一体化最初方针是‘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但在山区县,不可能仅凭几个大水厂供给全县用水。”上杭县水利局四级调研员钟先茂表示,上杭县面积大、人口多、山坳多,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建设供水工程。2020年6月,上杭县正式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提出“三张供水网”的建设新思路。 钟先茂介绍,“三张供水网”指的是城市供水网、乡镇供水网、单村供水网。除了以兰地水厂等为龙头的城市供水网外,根据水源和地理条件打破乡镇行政区划壁垒,建设乡镇供水网,实行“一水厂多乡镇”供水模式。而单村供水网则是对集中供水无法到达的边远村进行个性化定制供水。 截至目前,上杭县基本完成9个乡镇主供水管道铺设,惠及人口超39万人。 然而,“用上水”并不代表“用上足量的好水”。“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尚未全面完工,现有的供水设施也需要人管护。”钟先茂表示,上杭县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当地单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分布分散”,难以规模管理。“轻管理”也是边远山村饮用水难以为继的一大原因,供水工程的建设要持续推进,加强管护是当务之急。 因地制宜管护 为解决边远山村供水管护问题,2024年1月,省水务发展集团、龙岩市水利局、上杭县水利局、上杭水务公司签订了《单村供水工程委托管理协议》,把上杭县单村供水工程统一打包委托水务公司管护。 供水工程的建设要因地制宜,管护也应遵循此理。上杭水务公司负责人李新良介绍,公司探索了多种管护方式,确保上杭县464处单村供水工程管护全覆盖—— 水务公司直管。当前,水务公司接管的集镇水厂服务范围涉及6个乡镇,并延伸服务范围,将6个乡镇的128个单村供水工程也纳入管护,设立乡镇片区运管服务站。 委托村级管理。针对管护基础较好的乡村,水务公司与村里签署协议,借助村级管水力量,强化农村供水工程的日常管护。 购买服务。水务公司人力有限,部分乡镇水厂还未由水务公司接管,这些乡镇下的单村供水工程管护怎么办?水务公司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方式,对14个乡镇329个供水工程划片管理,设立片区单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服务中心。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又保证了管护工作在水务公司的指导下开展。 “有一定管护基础且管护内容通常只涉及管网维护的乡村,可以委托村级管理。但一些乡村有独立供水系统,公司直管或购买服务更合适。”钟先茂表示,通过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管护模式,使得边远山村供水可持续。 截至今年6月,上杭县单村供水工程运营管护取得阶段性成效,水质达标率达98%,惠及31万山区群众,群众满意度达99.5%。 然而,无论是公司直管、委托村级管理,还是购买社会化服务,三种不同管护模式的最终端都指向村级“管水员”,他们是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村里有了“管水员” “节假日用水特别困难,每年一到腊月二十六,村里就没水了。”在上杭县湖洋镇上埔村,村支书林良德向记者回忆起上埔村的缺水史。上埔村是上杭县典型的缺水村,为用上水,村民尝试过打机井、建山塘,“机井的水含氟多,山塘里的水铁含量高,一天不到水就变黄了”。 直到2021年冬天,兰地水厂的管网延伸至上埔村,该村终于有了稳定优质的供水。从1997年起就为村里管理机井的郭耀祥接过了“管水员”这份工作。 “上埔村供水工程维护简单,老师傅也有经验,我们就委托村级管理。”钟先茂表示。 “农村供水管渗水很常见,水管被牛踩了、村民干农活时不小心弄坏了水管等等。”郭耀祥打开手机里的“上埔村小微权力监督群”和“上埔村群”,村民只要发现问题就会在群里“呼唤”他,或是直接打电话。“基本上有问题当天就能解决。”郭耀祥说,他一周至少全面巡查一次村里的管网,每次巡查都要花上一天的时间。 “以前过年期间只有在中午和傍晚做饭的时候供水,现在大家再也不用为水发愁!”感受到村里的变化,郭耀祥“管”起水来充满干劲。 令人欣喜的变化还发生在白玉村。 “你看这水又充足又干净!”白玉村党支部书记陈春荣打开身旁的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在强劲水压的作用下哗哗外流。过去,白玉村虽有储水池,但没有过滤器,遇上雨天,水浑浊不堪。2020年后,上杭县水利局对白玉村实施了从水源头到用户水龙头的全面改造提升。白玉村有了独立的供水系统,管护工作由水务公司直管,但日常性的管护仍然离不开村里的“管水员”陈荣诚。 陈荣诚2015年起管理村里的供水工程,但彼时“管不好”的问题突出。“PVC管子到处漏水,这里刚接上,那边又漏,管不过来,换成PE管后好多了。”陈荣诚说,硬件的提升便捷了管理,水务公司的指导更提升了他的专业性。白玉村的供水系统涉及专业设备,“管水员”一开始并不熟悉,水务公司便对陈荣诚进行培训指导,日常督促他开展工作。此外,水务公司每月对白水村的供水工程进行一次全面巡查养护并检测水质。 这几年,郭耀祥和陈荣诚都明显感受到“管水员”的工作好做了,村民节水意识和有偿用水意识都有提高,大家对供水问题的投诉也几乎不再有。 “边远山区村情千差万别,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管护运营工作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钟先茂表示,虽然上杭县的管水有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不少路要走。管护运维需要成本,目前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村民的水费,有时难以覆盖所有成本。同时,“管水员”年工资不到两万元,找到有技术的“管水员”不容易。钟先茂介绍,未来将从两头发力,一方面继续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利用好村里闲置劳动力,培训出更多“管水员”。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