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书写地方词史 复现八闽词风

2025-09-06 08:51:38 作者:许海娟 杨祖荣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福建词史(上下册)》刘荣平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出版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这一议题始终是学界热议的焦点。宏观的叙事视角和聚焦中心的书写习惯,让我们得以鸟瞰文坛整体风貌,却也不可避免地遮蔽了区域文学风光。近年来,“地方”被重新发现,“地方路径”“边缘化叙事”等研究范式不断涌现。写好“一地之文学”,加强“中心—边缘”的二元对话,以补足中国文学史的版图,成为文学史书写的新路径与新挑战。

2023年12月,刘荣平教授的新作《福建词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首部系统梳理闽词千年流变的论著。该书以历代闽词的兴衰流变为经,以福建词坛的风云变幻为纬,在经与纬的交织、中原与闽地的对话中,系统复现了八闽词史的立体图景。

刘教授将撰写一部“合格”的《福建词史》所必需的学术准备,形象地比喻为“三隘”。尽管书稿在20世纪初已具雏形,他仍选择返本开新,逐一攻克三重学术关隘。首破“理论之隘”。刘教授将谢章铤的《赌棋山庄词话》视为《福建词史》撰写的关键。通过系统而审慎的校注与研究,他深度开掘了大量未见载录的重要词学理论、观念及评述史料,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处理经验,并初步廓清了闽词发展的理论脉络。虽未穷尽,已然粲备。再破“文献之隘”。闽词文献浩如烟海,所涉词人、词派、词作盈千累万,师承、交游、结社情况错综复杂,若不能竭泽而渔地搜集资料、通读历代闽词作品,所修词史恐难服众。因此,刘教授狂胪文献、穷搜博采,“凡有词集传世者,不经眼、不搜集到手,不甘罢休”,终成皇皇巨著《全闽词》。该书收录唐至民国闽籍词人606家,词作13352首,文献辑录全备、校勘辨伪精审,为《福建词史》的编撰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又破“名家之隘”。刘教授认为,民国名儒何振岱及其弟子对闽词的发展影响深远,不可忽视。他与学生王璐瑾合编的《何振岱年谱》,系统考辨了何氏的师承、著述、世系、年谱及影响。这一研究成果在《福建词史》中以专章呈现,成为跨越第三道关隘的有力实证。经过20余年的学术准备,《福建词史》的编撰水到渠成。

《福建词史》洋洋80余万言,依据历史顺序编排,分为宋、金元明、清、民国四编16章,胪叙历代闽词的兴衰与嬗变。文末附有《闽词年表简编》,简要序列唐景福二年(893年)至公元2005年间闽籍词人与词作的概况,体例完备,资料翔实。

《福建词史》的基本形式十分稳定,以时序为纲,以朝代为编,一编之下,先有引言,再根据时段细分为若干章,章下设节,分论著名闽籍词人、词派的创作与理论。然而,文学的发展往往无法均质而平顺,文学史的书写也需因时而异。《福建词史》遵循体例而不失变通的写作实践堪称范式。例如,该书没有完全按照朝代划分,一朝一编,而是根据闽词兴衰分为《宋代:闽词的辉煌》《金元明:闽词的衰弱》《清代:闽词的中兴》《民国:闽词的余响》,四分之下,详略得当,脉络清晰。又如,《福建词史》在依据籍贯采择词人的同时,亦收录了部分对闽词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客籍词人及其作品。南宋词人辛弃疾入闽为官近三年,作词30余首。其词对闽地风物与文化多有发微,为闽词发展注入活力,推动“学辛”词风的兴起。因此,《福建词史》破格将其纳入闽词史,并专节论述。无独有偶,谢章铤主盟的聚红榭词社,除无词作传世的魏秀仁外,其余15人均入词史,包括高思齐(浙江杭州)、王廷瀛(浙江绍兴)两位客籍词人。高思齐与谢章铤结识于清咸丰年间,共同筹备结社事务,高氏以“聚红生”为号,实为理解聚红词榭乃至闽词不可或缺的人物。

该书绪论谈及编纂这部书的目的时,说其“是寻求渐渐逝去的闽词传统”,又说“我们今天对福建词学传统的追寻,也是对‘小传统’影响力的一种确认”。“小传统”指的是福建词学传统,与中心词坛代表的“大传统”相应。因此,无论是追寻还是确认影响力,都需将“小传统”置于更广阔的坐标系中,以木见林,以福建对话中原。

那么,该书主要从三方面讨论福建词学与中原词学的离合。其一,闽音填词之争。福建孤处东南,方音与中原音韵差异显著,闽音填词常被误解为“闽人蛮音鴃舌,不能协律吕”。该书缕叙中原词人与闽籍词人的论争,加以辨明,最终肯定了闽音填词的积极意义。可以说,闽音与填词的正向关联,正是在福建词学区与中原词学区的积极对话中得到确认的。其二,词的断句与标点。明清时期,词调词谱多佚,词人转而以前代名词格律为范式填词与断句标点。该书集中探讨闽籍词人对这一新变的发展,勾勒其线索:清初,丁炜开创“在一韵之内按文意断句,标点上不使用‘豆’的标法,只有‘句’和‘韵’的标法”;清道光年间,叶申芗主张“分句自以文理为凭,不必拘定字数”;晚清,林纾强调“遵词不遵谱”。种种论说,既是新见,亦是传承。其三,词学理论的发明。《福建词史》重视发覆词学词论,如其特设专章论述谢章铤及其《赌棋山庄词话》。谢著系统评述历代重要词家词作,开掘诸多前人未发之论,有著有述,彰显了闽籍知识分子治学的严谨。其独创的“词量说”“意内音外说”“地域词学”强有力地推进了闽派词学体系的建构。其中,“词量说”从艺术层面延伸到现实关怀,影响力远超地域范畴。

宏观文学史易囿于中心化叙事,区域文学史也可能因过度聚焦本土而忽视外部对话。该书敏锐察觉到这一隐患,故在修撰闽词史时,密切关注其与中原词坛的互动。闽籍词人积极回应中原词坛提出的“闽音填词”“词的断句与标点”“词学理论”种种议题,并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反哺中原词坛,令“八闽之音”持续回响于词坛。

文学史重在考察文学发展脉络和整体面貌,描述各个阶段的文学成就与创作特色,并揭示文学发展的规律,一般不苛求突出的理论创新与文献考证。作为地方词体通史,《福建词史》的首要任务在于叙述闽词的成就与嬗变,阐释兴衰递变的文学规律。该书在圆满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在具体问题的考辨与论述上新见迭出。例如,关于林葆恒卒年,一般依据张璋《词综补遗·前言》所载,定为1950年,此误流传甚广。学界虽多方求证,然始终未有定谳。刘教授引入陈海瀛《讱庵林先生诔并序》这一关键新材料,考定林葆恒卒于1951年,澄清疑云。作者先前出版的《全闽词》沿用了张璋的误说,对此错漏,作者实事求是、虚心勘误,治学态度严谨。再比如,陈衍与何振岱晚年断交之谜。刘教授广泛搜罗报纸、日记、随笔等史料,重新爬梳陈、何二人从结交到断交的始末,最终得出二人断交主因为何振岱性格孤狷寡合,解决了文坛悬而未决的一桩公案。

此外,《福建词史》识力深微,于千端万绪中拈出了贯通古今闽词的线索——淑世精神。纵观闽词史,无论是朝代更迭之际,词人书写苦难现实、忧国恤民的血泪之作,还是晚清民国时期以词写史、直书爱国之志的慷慨主调,都饱含着八闽文人仁人爱物、忧国忧民的现实关怀与抵御外侮、宁折不弯的文人气节。《福建词史》所呈现的不仅是八闽词史的恢弘图卷,亦是闽地知识分子千年如一的淑世精神与以词写心、以文济世的担当气魄。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