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老字号”的新“食”代
2025-09-07 08:30:5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东南网9月7日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林爱玲 通讯员 林亦霞)当时代浪潮奔涌而来,传统“老字号”如何焕新出彩?在莆田涵江,一批食品企业正以敏锐的洞察和果敢的创新,给出自己的答案。 从一包海带、一颗桂圆到一块鱼饼,在传承与变革的交汇点上,涵江食品企业共同解码属于这个新“食”代的增长密码,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消费者在哪,我们就在哪” 在国圣·中国海带产业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的起点:两间平房,几口腌菜缸。 公司副总经理曾宪生指着一包金红色包装的芥菜产品感慨道:“最早我们就是靠‘国圣精致芥菜’起家,消费者都认这个包装。” 但酸甜口味的芥菜,出了福建市场就变小了。曾宪生说,要把企业做得更大,就得生产全国人民都爱吃的“硬菜”。 什么是“硬菜”?红太阳精品将目光投向家门口的大海。海带,成为公司撬动全国市场的支点,并在全国首创即食海带产品。 什么样的即食海带才能征服全国消费者的味蕾?通过深入调研,红太阳精品创始人严国圣和团队发现内陆消费者偏爱香辣口味,把海带当作“海鲜平替”零食,于是将即食海带包装改为量贩式独立小袋,主攻香辣川味。这一变,市场打开了一个“大口”,良品铺子、名创优品等知名品牌主动上门寻求代工。 乘着电商东风,企业年产能扩大到20万吨,全球即食海带结销量第一。然而,新的挑战不期而至。“去年以来,我们明显感觉到电商的流量下滑,代工订单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平价零食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开遍大街小巷。”曾宪生说。 “消费者在哪,我们就在哪。”公司从线上流量转战线下货架。现在,来自线下折扣店的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三分之二,牢牢抓住了离消费者最近的销售端。 进军新渠道对成本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倒逼企业从生产端挖掘效益。曾宪生说,传统海带加工依赖冷冻保鲜,出厂时需大量淡水脱盐,成本高且耗水严重。为此,公司“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联合台湾大学开发海带糖、海带巧克力等深加工产品,以创新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攻坚新型烘干技术,力争实现海带上岸即烘干、用时再泡发。“这项技术一旦研发成功,不仅能大幅节省仓储和水电成本,还能让海带全年保持最佳口感。”曾宪生说。 “让滋补更简单是不变的方向” 在方家铺子总店,顾客在一台“AI智能舌诊”设备完成检测后,随即选购了一款养生花茶。 这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方家铺子创新服务场景的一个缩影。这家从涵江萝苜田走出,始于1906年、历经五代人传承的“中华老字号”,曾靠一颗兴化桂圆闻名全国。如今,站在新消费时代的风口,它正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延续百年故事。 “让滋补更简单,是我们做产品不变的方向。”方家铺子总裁高级助理黄玉红说,碗装花胶粥、冲泡银耳羹、鲜炖燕窝等即食类产品,免去传统滋补品耗时费力的炖煮过程,契合年轻白领的快节奏生活。此外,借助AI,方家铺子能帮助消费者快速作出购买选择,做到“一人一方”。 为加速推动品牌年轻化,方家铺子打造了“良品堂”“方小腰”“方叔叔”“方叔公”等子品牌。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营销,与国企品牌联动,覆盖电商、社交平台等全域渠道。数据显示,方家铺子已在全球建立29个原产地基地与108亩的产业园,从源头整合药食同源全产业链,其滋补干货品类做到全国线上销量第一。 “让这口‘鲜’走得更远” 7月,“和美莆田 品味涵江”涵江推介周活动在北京福建大厦举办。美食推荐区,一锅热气腾腾的鱼饼香气四溢,让在场宾客大排长龙。这口征服大众的鲜香,产自一家“老字号”——福建省水手食品有限公司。 1871年,南日岛渔家妇女“巧娘”为丈夫创制了高蛋白、耐储存的“舵公鱼饼”,传承五代后至陈文水手中。2000年,陈文水在涵江成立水手食品,这份古早的渔家风味,通过创新,开启了品牌化新旅程。 “即使在机器轰鸣的今天,那份对‘鲜’的执着从未改变。”在水手食品的厂区,公司副总经理林金煌指着陈列的石磨、石臼、擀杖等老物件说,“如1.5公斤的鱼肉,必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反复捶打,才能获得最绵密的肉泥。” 这份“守旧”的匠心,奠定了水手食品的品质基石。但在竞争白热化的食品行业,要想让这口“鲜”走得更远,光有“旧”的传承还不够,必须有“新”的创造。 水手食品的创新,是一场基于传统食材的巧妙“再造”:将整只鲍鱼塞入亲民的“福袋”,让昔日的宴席大菜变为商超爆款;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合作,研发出能久煮不烂的“扁肉燕”,敲开了全国连锁便利店的大门;持续技术攻关,让一颗小小的“蟹味球”成功漂洋过海,畅销中东、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 作为供应链型企业,水手食品还设计了一套精准的“产品+渠道”矩阵:福袋系列主攻宴席商超,非遗鱼丸瞄准文化体验,高性价比的香肠抢占下沉市场……每一款产品,都有清晰的目标和市场。 心里有对传统的敬畏,眼里有对市场的洞察,手里有创新的利器,方能驶向更广阔的蓝海。从南日岛的一块干粮,到如今产值过亿元的现代食品企业,水手食品的故事生动诠释了“老字号”的焕新路径。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